临水而栖的棕榈树酒店,“森林盒子”一般的生活体验馆,亲水儿童乐园及露天自然博物馆的龙骨乐园……山谷小镇里的建筑,都在讲述着自然生活的美与温度。
如今,在小镇原有规划之上,中心湖畔多了一处垂钓平台,
在这里,喜欢钓鱼的邻居们相约一起,分享彼此的渔获,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便是来自山谷的温情馈赠。
而这个垂钓平台背后的故事,不仅仅那么简单,一切要从半年前说起。
小镇SO(Soul Organizer,小镇丰富生活组织者)常常带着热衷户外探险的业主深入山间徒步露营,其中很多业主喜欢在山间钓鱼,更在乎水边寻求“平静和放松”的体验,垂钓者们常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就算一无所获,也同样很快乐。”
SO团队注意到业主们对钓鱼的喜爱,大家便开始商议:“小镇湖水环境这么好,为什么不在这里建一个钓鱼台,一个家门口的钓鱼台!”镇长老郭得知后,十分重视,即刻将建造钓鱼台提上日程。
背后考量:
如何将垂钓平台,
完美地融入山谷自然美学?
小镇的“自然”,是在浑然天成之上,悉心建构的。
一条步道的去向,是曲径通幽,还是豁然开朗?一丛花、一棵树的生长,与道路、建筑、水源乃至整座山谷,都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那么,即将规划的垂钓平台,要如何融入小镇自然与建筑中?便成了一个看似简单的设施背后,需要考量的标准。
小镇中心湖,是山谷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优质的水环境是维持这一生活方式的核心。
在开发时,我们就很注意环境保护。当时为了保护水系,在整个泊岸,全部采用卵石的石笼网形式去筑建。这种泊岸实际很费事费时,所有石头要一颗颗的排好,一段段地做,然后对大小还有要求,再装到特制的石笼里。
它做好以后对整个河道是有保护作用的,对旁边的土有护坡作用,对河没有污染。水泥毕竟还是化学的成分,对水质还是有影响。用卵石石笼以后,开发这么多年,湖里的鱼群和湿地的白鹭都依旧在。
小镇上游两座水库,既能防洪,又形成具有自我生态净化的“水底森林”,让鱼虾有了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
在如此环境中,小镇中心湖可以说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天堂”,也是绝佳的垂钓之地。
确定了垂钓平台的建设标准后,便开始选定垂钓点位,SO团队负责人国焕带领大家沿着湖岸考察,最终选择了三个适合的垂钓点位:
一号位:滨水公园近一号大坝口
二号位:龙骨乐园近二号大坝口
三号位:跳跳桥附近,临高尔夫俱乐部处
为保证垂钓平台建成后,能钓上足够的鱼,“镇长”老郭要求大家在每个点位进行试钓。国焕和老郭的秘书小孔,带领团队在三个点位开始了两周试钓,最终一致选择二号点位。
对于点位的选择,国焕说:
我们在试钓过程中发现,钓鱼必须得是足够安静的环境,一号位靠近滨水公园,未来人多的时候可能就人来人往,会影响钓鱼者;虽然三号位是一个足够安静的地方,但相比一、二号大坝口的流动活水处,鱼群不太容易自发聚集,需要喂食引导才行。
二号位就不一样了,在龙骨乐园尽头,周围有一些草木隔绝,是足够安静的氛围,临近二号大坝口,源源不断的活水引来天然鱼。在这里钓鱼,既能放松身心,也能有所收获。我们每次在这里钓的鱼都比另外两个地方多,所以大家商议和实践的结果,都是选择二号位作为垂钓平台。
最终,垂钓平台进入了正式搭建阶段。专业设计师进行实地勘察后,发现点位周围密集的草木,围绕垂钓平台形成一个静谧的开放空间,只要铺上一些老石板路,就能完成从龙骨乐园到垂钓处的自然过渡,成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无形入口。
好的设计,是时间的朋友。
历时半年建成的垂钓平台,使用了与湖畔码头一样的木栈道,恰如其分地融合在小镇景观中,映衬着自然野趣,维系“自然-建筑-美学”之间的微妙平衡,使得垂钓平台也成为小镇里一个“足以安放精神”的诗意之地。
大至整座山谷,小至一处垂钓平台,都在山谷坚持的“自然美学”之内。
从自发洞察业主需求开始,到精益求精的落地实施,历经时间的打磨,将每一处设施呈现,正是小镇所坚守的“工匠精神”,支撑起丰富的生活空间。
山谷垂钓平台使用须知
1、垂钓平台优先向业主开放,为统一管理,使用前需向【沐沐酱】报名预约。
2、垂钓平台旁设有养鱼网箱,可付费自行取鱼。
3、垂钓平台无防护栏,使用时请注意安全,勿靠水岸过近。
4、禁止携带儿童、老人及宠物入内。
5、垂钓平台使用时间:9:00-18:00。
6、爱护环境,维护区域内为啥,不随意乱扔废弃物。
1.我们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修改或删除;2.所有文字、图片与数据仅供读者参考,不在任何意义上构成开发商的承诺和邀约,所有细节最终以政府批示文件与开发商签订的买卖合同为准,开发商在法律范围内保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