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终于赶在闭展前回上海逛了上博的“宅兹中国”特展。这篇拍摄反光有些严重,请大家担待。
喜欢逛博物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宅兹中国”这四个字的分量。“宅兹中国”四字出自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是目前发现“中国”一词最早的文献记录,对我们意义非凡。用上这四个字来作为展览名,去之前我就感觉到策展人的雄心壮志,也对这次特展多了几分期冀。
这是上海博物馆策划的第一个“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展,全称为“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展览中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文博机构收藏的217件/组夏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示了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
放上上海博物馆的展览预热视频,一起感受下: 那些文物穿越三四千年而来,我们站在它们面前,了解璀璨中华文明之源。我相信,没有人能拒绝这种“对望之间,一眼千年”的力量。去“宅兹中国”特展,看什么?
刚讲了“宅兹中国”四字出自何尊铭文。何尊腹底铭文共计122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和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洛邑(今洛阳)的史实。3000多年前的“中国”与现今作为国名的“中国”一词涵义已有很大差异。铭文中的“中国”是“国之中央”、“天下四方中心”的意思。“宅兹中国”就可解释为“居于天下之中”。
河南是夏商周三朝文明的核心区,名副其实是“天下之中”。这次何尊虽不在展品之内,其他重磅文物却也不少,可以说是让作为博物馆爱好者的我连连惊呼:“何其有幸,我能在这里遇见你。”
众所周知,青铜艺术最早产生于夏代,刚开始以小型、扁平状的简单青铜器为主。在商晚期、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达到顶峰,涵盖兵器、生活用品等方方面面,并逐渐转向大型化、礼器化。
礼器是礼制的载体,被赋予了沟通人神、象征权利和地位的特殊内涵。单看每个青铜器时,你可能会感叹它的精美,但当“天子九鼎八簋”一整排陈列在面前时,你可能才会明白“礼制”的分量。它重要、不容僭越,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的核心。
兽面纹方鼎斗形方腹,腹外壁装饰有带状饕餮纹和乳丁纹,是商人置都于郑州的实物依据。
兽面纹指的就是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花纹之一。兽面纹方鼎的对面有一排各式各样的兽面纹青铜器。
束腰垂鳞纹鼎能看出是楚国的产物,毕竟我刚从湖北博物馆逛展回来。楚国出品的许多青铜器都用失蜡法制作,装饰繁复精美。等我写湖北省博的时候,再来好好讲讲。
它的造型平底束腰,很容易让人想到“楚王好细腰”的故事。环绕鼎腹有六条龙形怪兽,浪漫奇诡。
动物纹一直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各类动物造型的酒器也让我们看到先民们的想象力。比如这次来展的妇好鸮尊。这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是商王武丁妻子的祭奠之物,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我在现场被它萌到了!
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在商代被视为战争之神,是勇气的象征,是将军们乃至帝王的爱物。这件妇好鸮尊造型似昂首挺胸的立鸮,头顶羽冠,两眼圆瞪,通体还装饰了兽面纹、蝉纹、夔龙纹、盘蛇纹等纹饰。
我们大多在电视和图册中看到的都是它的正面。这次绕道鸮尊后方,才发现顶部小猫头鹰其实是个盖子的把手,背后有两只小萌物。
镶嵌绿松石神兽更是充满了古人的想象力。神兽由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组成,龙首上又有六条龙。身上镶嵌绿松石,图案有龙、凤鸟、虎、云纹、涡纹等,形象生动。学界至今都不知道它的功用!你应该猜到这件文物也是楚国制造了吧?
展品中有一件白陶象尊也让我印象深刻(虽不是青铜器,但也一并在这里说了)。它通体布满浮雕纹饰,是商周祭祀礼仪中的盛酒礼器。商代甲骨文中有猎象的记载,当年大象可是生活在黄淮一带的呢!直到西周时期,大象退至长江以南,并逐步退居西南一隅。
还有不少动物造型的物件儿:
一进来看到的猪头——猪首形陶器盖
灰陶牺尊
镶嵌绿松石骨虎
玉凤和玉鹿,这都是来自三四千年前啊!
跽坐人形玉佩同样出土于妇好墓,青玉制成,玉质莹润。虽还没有巴掌大,但蕴含了不少信息。它可清晰地看出人物坐姿、发型和服饰花纹。
你看它的脸,额头宽阔,臣字眼,蒜头鼻,头顶留短发一周,也许正是我们祖先的长相。再比如说它的坐姿——跽坐。这是商代的标准坐姿,指的是两膝及小腿贴地,脚跟承托臀部,上身直立。它的历史可比我们现在垂足而坐长得多呢。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司母辛觥因只借展一个月,这次未看到,只能留点遗憾给下次。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几千年来未有一片绿松石掉落。
司母辛觥,商王武丁的子辈为其母妇好所作的祭器。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文字的载体们。讲到先民们的文字,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会联想到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金文。但这次,先民们展示了万物皆可书写:从眉字灰陶拍、刻辞卜甲,到温县盟书、长台关楚墓遣策。文字就是这样一代代探索、传承,变成我们现在熟知的模样。
眉字灰陶拍,蘑菇形外观,上面清楚可以看到字形。
这件刻辞卜甲上的文字清楚,内容是一位王室贵族问用哪种祭祀方式来祭祀前代女系前辈,其中包括了妇好。
长台关楚墓遣策,为墓室随葬墓品的清单。
想来整个“宅兹中国”特展要讲的也就是两件事,其一是知来路,何以国人居中国。整个展览都是为了说清楚这个故事。我们在这里耕种,在这里书写历史,在这里创造流行审美。这是我们文化的火种起源。
其二是华夏文明何以延续。就像刚刚说的文字一样,中华文明不曾中断,一朝一代相传,一代代叠加影响,才有了今天仍居住在此地的我们。
我们无法亲眼见到自己的祖先,可当我站在玻璃展柜前,想到自己与古人面对的是同一件物品,我总会觉得很奇妙。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对一种文化的传承。
文明仍在延续,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一些重要的Tips
展览信息: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地址: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展期:2022年7月30日-10月23日 (周一闭馆,国定节假日除外) 每周二、周五增加夜场到晚上9点,打工人还不快冲吗!
进上海博物馆需要提前预约,建议提前7天预约最为保险。关注“上海博物馆”公号-“GO 上博”-“参观预约-“马上预约”,目前余票充足。每个订单最多预约5人,每张身份证件每日限约1次。
展览还挺适合小朋友看的。上博官方公号针对儿童专门设计了儿童导览和儿童导览折页,家长可以下载电子版打印或在一楼大厅服务台领取。
逛展建议租一个自助讲解器,也可以扫描名牌上的二维码,直接手机听讲解。整个展览我大概逛了1.5小时,我本人十分喜欢在逛博物馆前做一些准备。建议提前观看: 《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三期河南博物院-妇好鸮尊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第八集-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第十二集-鸮尊
本文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从“宅兹中国”特展,看最早“中国”的出处与内涵 鹿鸣新闻:战神的酒器——妇好鸮尊|藏珍拾遗·回望中原 潇湘晨报:妇好鸮尊:回望青铜时代的巅峰 上海博物馆官方公众号及展览资料
图文/麦麦 部分图片和GIF来源于上海博物馆官方公号
旅行|展览|美食|读书笔记 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和观察 争取周更 |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敢
欢迎关注
码字整理不易,喜欢就点个赞,分享和在看是最好的鼓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