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财政部拟将持有的24.07亿股内资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3%)股份转给中信集团。财政部与中信集团已完成本次权益变动的相关过户登记手续,中信集团以26.46%的持股比例取代财政部成为华融第一大股东。此次权益变动后,中国华融仍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不会导致中国华融的实际控制权变化。2022年11月17日,银保监会公布关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结构的批复,同意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受让财政部持有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407,400,372股内资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3%。 来源:不良资产头条整理
2月,中国华融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会上,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鹤新强调:华融公司要保持劲头,全面推进“一三五”战略实施,努力成为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转型发展的标杆。此外,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奚国华表示华融公司要发挥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成为中信在“大不良”领域的一张靓丽名片。集团将继续加大对华融公司的支持力度。2021年,财政部为华融牵头引入了中信集团等5家战略投资者,以实施改革重组为标志完成了整体风险化解,有效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改善了资本监管指标和公司治理结构。财政部也退居华融第二大股东。赖小民事件爆发四年多来,华融风险隐患资产累计压降敞口近2500亿元,其中,实现现金清收1668亿元,现金清收率近70%,为华融改革创新创造了条件。2022年9月23日,中国华融召开干部会议,宣布领导人员调整事项。原中信信托总经理李子民,被任命为中国华融党委副书记。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央企、全牌照金控集团,中信从2005年涉足不良资产至今18年。2005年9月30日,中信证券出资5.7亿元,与建银投资设立了建投中信资产管理公司(银河资产前身),受让华夏证券现有的非证券类资产,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这是中信集团涉入不良资产行业的第一步。2016年,中信证券又作为发起人,出资6亿元成立地方AMC陕西金资,中信证券占股13.31%,并列为第三大股东。2021年,中信集团获得绝对山东省第二家地方AMC青岛资产控股,并将青岛资产更名为中信青岛资产。2021年7月17日,中信证券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特殊资产部的议案》。2021年8月18日,华融、中信股份同一天发布公告,中信集团将成为华融的大股东。2022年,中信集团推出稳住经济大盘的29条举措。在加快推进产融协同化解风险中提到,将加强与中信银行、华融公司等金融子公司的业务协同,积极推动房地产及其他领域不良项目的处置,积极盘活底层资产。此外,中信集团还表示,充分利用信托公司搭建风险资产处置平台,为面临债务危机、处于重组或破产重整程序的企业提供信托服务,助力企业提高风险处置效率,化解经营风险。 这意味着,中信集团将全面进军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中国不良资产的行业格局没有变,依然是“五大AMC+五大AIC+59家地方AMC+外资系+N”,但主角换了。 中信集团在不良资产行业的布局非常明朗。它的入局恰恰说明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