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我的朋友馒头大师夫妻二人结束了欧洲行,从阿姆斯特丹回上海,坐的公务舱,起飞后给我发来一张照片,说看看,东航这两顿饭,太夸张了,连个热食都没有。 我一看确实也挺一般的,餐具都是一次性的,也没有热餐食。但大师也知道,这肯定不可能是乘务员有而不发,更不可能说航空公司不知道旅客的需求。便问我这是为什么?我跟他解释:阿姆斯特丹机场现在没有对中国航司的热食保障能力,所以上海出港只能装载一次性的用具和食品。如果从上海带骨瓷餐具,在阿姆卸下去对于东航来说等于单向流失;在阿姆不卸下去带回上海,这些吃剩的食物要在餐车里闷十几个小时,必然会馊臭发霉,又违反了中国的入境检验检疫规定。同理,如果从上海出港带热餐食过去,抵达当地一定已经会过期,也不能提供给旅客食用了。通俗易懂,大师恍然大悟,又问我:那究竟国际回程航班,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呢。我说我也不知道呢。当时这件事是发生在月初,现在月底了,很遗憾的告诉大家,阿姆斯特丹的回程航班,公务舱旅客热餐食依然没有恢复。但说实在的,这事还真的怪不到东航。文章不长,恳请您读完。防止旅客误会,先说一句:我们的去程航班,早已经全部恢复了正常,下面聊的是回程。 以东航为例,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的洲际航班都已经恢复了回程的热食配备,也就是当地机场会按照标准给我们配餐,其中包括:纽约JFK、芝加哥ORD、旧金山SFO、洛杉矶LAX、温哥华YVR、多伦多YYZ、悉尼SYD、墨尔本MEL、法兰克福FRA、罗马FCO、布达佩斯BUD、迪拜DXB以上洲际航班的回程全部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的餐食标准。 相信我,这个过程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经过了这三年的停航,大部分的协议都已经过期,要把这些国际地区的协议全部重新梳理一遍、失效的要重新谈判、重新签约,然后就保障问题更是有无数细节要讨论——当然,这些工作都是航空公司应该做的,我不想称赞什么。只是想说,这些工作真的需要时间,国际航班一夜放开容易,想保障好、想让旅客满意,真的也挺不容易,因为海外机场也需要准备时间,人家也不会主动去配合。但是,目前仍然有四个机场,中国航司的回程航班依然没有恢复标准,分别是: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奥克兰。先说奥克兰,倒没那么复杂,只是之前很不幸的遭遇水灾,很多设备出现故障,保障能力跟不上,不过很快就要恢复了,应该就在这几天之内。而那些已经恢复的国际远程航班餐食保障,是国内三大航司加海航、厦航集体“施压”才谈下来的结果。在这其中,国航更加艰难一些。因为那些热门航点,三大航也包括海航厦航多多少少都会有航线,所以几大航司可以组团去跟当地谈,但国航的远程站点最多,很多城市只有国航在飞,在谈判过程中略显得孤立无援。而这些食品配备,在当地都属于垄断资源,作为中国航司,你只能去跟当地配餐公司谈,根本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我们总不可能因为一个航班还要去当地开一家配餐公司吧,这不现实。至于价格,整个欧洲地区的餐食配备成本,较之前都翻了整整一倍。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人家说涨价,航司也愿意,但恢复起来依然很慢。 那为什么欧洲航线恢复的如此困难,那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现在的欧洲,还是以前那个欧洲吗?在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当初我们的“五个一”政策有没有遗留影响?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欧洲现在罢工不断,加上俄乌冲突、地缘政治影响等等等等,整个欧洲的保障本来就出现了问题。我们善良的想,可能他们也想恢复配餐,也愿意赚中国航司的钱,但他们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保障,都不好说。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能配的好一点,配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小零食干嘛?这个问题,你可以理解为:对于航司来说,首先要解决管饱的问题,还要考虑来回程转载的问题。当然,三大航巨亏千亿,这个肯定也要考虑的。外航是盈利的,但是中国航司三年来处在长期亏损状态,肯定先扭亏再解决其他的问题。加之国际航线各种成本上浮,对航司经营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其实我也觉得应该配泡面,说实话,在飞机上吃泡面挺香的。但我们本土航司考虑的更加复杂一些,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味道大,空气不流通,其他旅客会有意见,然后就要被投诉;二是需要开水,容易造成旅客烫伤,特别是在颠簸的时候。而且只要出现烫伤问题,那航司不仅要被追责安全问题,还会牵扯很多赔偿等问题。所以,一直不敢放开。那为什么其他航司,比如国泰、汉莎、法航等都有热食,怎么就三大航没有热食?那是因为外航当初没有限制政策,热食保障一直持续,所以哪怕境外保障能力降低,但这些保障也在境外优先考虑范围内。但中国航司停航停配许久,相当于一切重新再来。而且现在三大航航班量还维持在一周1-2班。和那些每天好几班的大客户来说没法比,自然优先级就排到后面了。但无论如何,你从海外回国,选择相信中国航司,这是值得我们中国民航振奋的事情,但也请你们相信,中国本土航空公司为了能保障好旅客的回国之旅,真的为之做出了相当多的工作。“我们一直在努力。”
图自:武小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