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01
两年前,或许是同城的缘故,隔着屏幕,我刷到苏敏的视频,从郑州出发,一人一车,一路南下,途中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好不自在。彼此,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这位长相普通、年龄颇大的女人,会因为其背后所藏匿着的故事和苦楚,在随后两年的时间里,屡屡在网上掀起惊涛骇浪。这话并不夸张,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婚姻里,丈夫对苏敏施行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打击,苏敏也尝尽了崩溃和痛苦的滋味,最终患上中度抑郁症。
对那时的她而言,逃离家庭,不为别的,只为活着,仅此而已。 或许是命运眷顾可怜人,离开家自驾游的这两年,苏敏的人生陡然发生巨变,行驶八万多公里,走过国内十多个省份,从寂寂无名到数百万人尽知,犹如涅槃重生一般。
期间,时常有人猜想: 苏敏离开家已两年有余,那么留在家里独身生活的丈夫是否会有所悔改?是否会反思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 如今,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他一点也没变,还是老样子,一如既往的脾气暴躁,一如既往的咄咄逼人。 看到两年不见的妻子回家后,他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不是关怀,也不是问候,而是充满着轻蔑意味的挖苦,瞬间将整个家庭欢快的氛围降至冰点。
02
倘若不是因为两个外孙,苏敏或许不会回家。 上月,苏敏的女儿带着两个孩子在西宁与她汇合,一家人其乐融融相处了许久,直至两个外孙开学在即,苏敏需要将孩子们安全送回家。 到了河南境内,恰逢中秋节,遭不住孩子们的劝说,她选择回家,但在回家前,内心百感交集的她,自顾自朝着镜头说了这样一段话: 不知道为什么,进入河南以后,我的心情真的不好,一提到回家,就会想到很多过往。 突然有种不想回去的感觉,但又没法和孩子们讲,心里很忐忑,有种想拐弯往南去的感觉。
镜头里的苏敏,脸上没有了往日旅行时的愉悦,满脸沉重。有人看出了她的焦虑,劝她不要为难自己,不想回就不回了。
但最终苏敏还是回家了。似乎是妥协于孩子们的热情邀约,又似乎是妥协于身上那份为人母和为人女的责任。 我更偏向于后者,因为苏敏和我的母亲属于同为河南的同一代人,她们那一代的女性们在成家以后,普遍有个极其伟大且悲壮的特点: 活着,并非为了自己,而是膝下的儿女。 抵达郑州的苏敏,因为丈夫在家里,并没有回自己的住处,一直住在女儿家里,但一切总归是要面对的,在女儿家里的第三天,丈夫前来相聚。 这是自驾游两年以来,一家人真正意义上的团聚。 但推开门丈夫瞧见苏敏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而是劈头盖脸的挖苦和奚落: 你还知道回来?
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是不是? 车子上的凹痕是不是回老家的时候撞的?
一顿挖苦讥讽以后,丈夫扭过头,看见了苏敏摆在不远处的相机,用极其无所谓的语气说:“拍什么拍,拍了我也不怕。” 面对着一如既往的贬低和挖苦,苏敏依旧选择沉默,一言不发,一如以前一样,极尽所能的隐忍,整个屋里的气氛也随之降至冰点。 进门后丈夫也没闲着,继续着自己的喋喋不休,继续数落着苏敏,后面越说越激动,直接当着外孙的面,以摔碗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或许,他是想和以前一样,通过这种方式,来给苏敏一个教训。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刻苏敏的内心世界,已然掀起巨浪,那个深埋心底,数次摇摆不定的念头,犹如巨兽般终于在心底破茧而出——离婚。 03 在旅行中的这两年,曾有无数人问过苏敏: 这种名存实亡的婚姻,留着还有什么意义?这种让自己极度痛苦的丈夫,留着还有什么用? 苏敏也曾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但她那个年纪,半生已过,离婚总是有着太多太多关于现实的顾虑。 倘若离婚了,房子是丈夫名下的财产,她该何去何从?女儿独自在婆家是不是会被看不起?是不是会拖累女儿,甚至拖累两个外孙?又怎么面对一众亲戚异样的眼神? 这些现实的顾虑,旅行的两年时光,似乎已经一一给了她答案。 而这次回家丈夫那令人彻底心寒的态度,轻而易举便击垮了她的摇摆不定,不久后她告诉媒体,她打算向丈夫提出离婚,如果丈夫不同意,便要起诉到法院。 苏敏可以不要房子,而房车则是她自己买的,两人没有什么财产纠纷,但因为结婚证丢失以及冷静期等原因,离婚的进度并不会很快。 而苏敏的女儿,则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母亲离婚。她自小活在父母不幸婚姻的阴影之下,深知在家庭中处于弱势方的母亲到底有多煎熬,有多痛苦。 苏敏的留言区更是热闹到了极点,无数人纷纷涌来,提前为她送来祝福,庆祝她的解脱以及这份迟来了数十年的勇气。 但苏敏的故事,到这里仍然没有结束。 她并不打算停下自己的脚步,由于孩子们都已经开学,她也即将再次独自出发,这一次,苏敏打算先前往河北探望老朋友,待到天气转凉后,继续往南走。 恰如她自己所说,她的未来,仍然在路上。 寥寥几字,却有重生之意,就如《肖申克的救赎》里所写的那样: “有些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芒,正如我们的人生从何时何地改变都不晚。”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阻挡我们追寻快乐和幸福。”
所以,别再得过且过,也别再浑浑噩噩了,人生何其短暂,大可以为自己而活,做真正的自己,不必被所谓的身份束缚,也不必被世俗的枷锁所羁绊。 就如苏敏一样,即便已经58岁,也不忘自我救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