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荔城一路向北,途经小楼、正果,最后在派潭的石屋民宿撞上了落日。坐在池塘边,清风徐来,田野与青山近在眼前。走进石屋,浑身凉快,一砖一瓦古朴又雅致。石屋位于派潭镇邓村,一个只有230户人口的小地方。青山在此落脚,麦浪不见远方,一条公路就是连接外面的通道。下了车,大口呼吸,新鲜空气窜上头顶。不一会,就到了石屋。
硬山顶,镬耳墙,青砖石垒砌,梁上还雕有麒麟与花鸟,墙楣饰有壁画和诗文,讲究。踏过门楼,豁然开朗,一个宽敞的晒谷场将石屋的历史铺陈开来——清朝道光年间,石达开宗亲石火星回乡建造了这处豪宅,聚风朝水,融入客家与广府特色,一寸一里都透着精巧。 ▲石火星,增城人, 曾捐钱10万贯重建佛山古庙, 被皇帝御赐过“五代同堂”牌匾。
走几步就到的田园,稻谷蔬菜长势很好。一栋高22米、6层的古炮楼傲立院内,登上去视野绝佳,天空开阔,人影渺小,地里的艾草安静燃烧。
最惊喜的是竹林,当地人称之“后龙山”。循着小路爬山踩水,风带起的沙沙声擦过耳边,少了燥热多了一丝清凉。
再走几步,凝视着半人高的竹笋,脑海里俗世的嘈杂话题、工作的KPI纷纷消遁,只想拔一根回去炒个腊肉。
100多年前,石火星的族人在此晨沐朝霞,夜观星斗。随着老房子的人匆匆离去,只留下山水与沉默的青砖黛瓦。当灯火重燃,烟火飘散,这片围龙屋已在另一个时空,有了另一副模样。
2014年,几个神秘人物到访邓村,一眼就相中了这处石屋。盘下来,又耗资3000万,花了三年时间改造。遵循修旧如旧的理念,不急于表达,而是延续老派风格的淡定与讲究。
▲石屋的老照片。
柱子选用古树,瓦片从福建淘来。风水塘、晒谷场、镬耳墙、趟栊门、屋脊、天井甚至壁画几乎原貌重现,只是水更清,烟火更浓。
旧时的建筑,还被赋予新的功能,不同的空间各有不同的精彩。
威武祠堂,五进三间,曾经是邓村人乡情的维系与议事的地方,现在变成茶屋、书馆和咖啡室。杯盏瓷器,墨宝风雅,黑漆吧台,很有范。
走出祠堂,就是五纵三横的巷子。高围墙,红灯笼,雕花屋檐,一扇门框住了远处的青山。炮楼,也玩出新花样,设计起电影院、KTV以及观星天台,夏季夜晚,这里的星光盖过周围的灯火。
泳池与客房,值得多提几句。 山泉泳池,清冽舒爽,玩的就是自然,四周竹林环绕,隐蔽性也不错。客房一共33间,按照5星级酒店标准打造,分为院落式、天井式、复式以及平层,其中最大的面积120平米,可以270°近眺田园风光。
更难得的是,有些房型还保留着客家民居的特点。花厅、厢房、居室,错落有致;油纸伞、影蔽墙、青砖黛瓦,浓缩着一个民系的精致与生动。不由得想,当年身着襟衫的客家女孩,婀娜地步入房间的情景。
师傅们来自梅州,功底深厚,眼光挑剔,基本不在市面上购买半成品。土鸡自己养,蔬菜自己种,豆腐自己磨,酱汁儿自己配,一道石屋招牌土窑鸡需要提前3个小时预定,没别的,工序太繁琐。
▲石屋还有不少招牌菜, 比如客家酿豆腐、啫啫鸡、 嫩姜炒牛展肉,有些会用到客家黄酒。 民宿有个好听的名字——吾乡石屋。 让人想到苏轼的诗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年,东坡居士被贬岭南,一身竹杖芒鞋游山玩水,日啖荔枝。几百年后,增城人石火星经商回来,设席三百桌宴请乡亲,后来又兴建了这处石屋。两人身处不同的时空,却有一个奇妙的共同点:留恋这片土地。
今天,故事还在继续。 老房子活化成民宿,巨富宅邸敞开了大门。城里人纷至沓来,喂马、劈柴、插秧、采摘,触摸古墙纹理,感受水波清凉。本地人议事、设宴、祭祖还会在祠堂里相聚,案台上的蜡烛就是最好的证据。 在吾乡石屋,仙气与人间烟火并不排斥。 每逢节日,晒谷场还会搭起粤剧台,戏腔高亢,咿咿呀呀。或者一群人舞起貔貅、点起篝火,抬头望向漫天的星河。这里是所有人一直追逐的“吾乡”。
▲貔貅舞,客家人的传统活动, 又称“客家猫舞”,表达吉祥,蕴含驱邪之意。
离开时,什么也没有带走。 除了地里的红薯、树上的龙眼、派潭白茶、凉粉、丝苗米以及被治愈的心。
✨
文章来源:i广州(ID:i_guang_zhou) 作者简介:广州市委网信办官方微信公众号,来广州,在广州,爱上广州。 想获取更多增城乡村发展热点资讯? 欢迎进群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