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转发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一级调研员吴健芬处长关于浙江省民宿发展的文章。 浙江民宿经历了从“无主化”“无核化”“无序化”野蛮生长到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和全国标杆树立的过程。吴处长是管理者和指导者,也是实践者和见证者。
民宿对于旅行者,是深度体验当地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当地人,则是挖掘乡村价值、就业致富的朝阳产业,利好政策接二连三,民宿产业迎来新的发展热潮。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GB/T 41648-2022)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历时5年深入各地调研座谈,多次征求意见,不断试点探索和完善的“国标”,为旅游管理部门和经营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有力的发展依据,为游客提供了可参考的、有效的消费指引,更为我国旅游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扬起新的风帆。“国标”的起草单位包括了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作为其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回顾“国标”的诞生历程,感受颇深,感触很多。2010年前后,民宿作为旅游住宿新业态在全国各地兴起,但民宿大多是由经营者利用自有住宅从事经营活动,普遍面临用地、治安、消防、卫生等政策法规不健全问题。201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发布,其中明确了“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为解决旅游民宿的合法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把旅游民宿管理办法授权给各地自行制定,鼓励地方先行先试,为浙江民宿的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搭建起广阔舞台。 此后,浙江旅游主管部门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建设等部门,对各地民宿展开深入调研,一边摸清家底, 一边启动编制《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一边推动地方立法。 2015年9月25日,《浙江省旅游条例》出台,首次提出“鼓励城乡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兴办民宿,对具备相应条件的,有关部门应当发放相关的经营许可。”2016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及时出台《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公安、工商、食药监等厅局及时出台政策跟进,明确办事流程,护航民宿发展。不到1年的时间里,1万余家旅游民宿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获得合法经营身份,首次从省级层面破解了民宿合法经营难题。 地方探索成效初现,行规国标加速推进。原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到各省调研座谈,通过多维度征求意见并完善修改,2017年8月15日,我国首部对旅游民宿作出规范要求的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7)发布。与此同时,旅游民宿标准申请立项,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入2017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同年,浙江进一步先行先试,发布地方标准,制定评定细则,组织专家队伍,启动首批等级民宿评定工作,按照更加严格的《民宿的基本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评选出白金级、金宿级、银宿级民宿共计122家,遍布全省的等级民宿树立起全省民宿品质提升的示范标杆。 民宿从弱到强,标准从无到有,一路走来,“创新”二字贯穿始终。来自地方的敢试敢闯敢干,与国家层面的“放管并举”,一同孕育了如今的民宿“国标”,必将对行业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必须要看到的是,旅游民宿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隐患。首先是“无主化”的问题。“国标”中明确指出“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然而,在此之前,部分民宿主或是盲目扩张,一期、二期……或是当起了“甩手掌柜”,旅游民宿逐渐背离了初衷和本源。其次是“无核化”的问题。“国标”指出“民宿主人应参与接待,邻里关系融洽”,“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等。动辄百万的设计费、逼近千万的投资,却拿不出像样的早餐、没有干净舒适的客房、做不好公共区域的消毒……旅游民宿的核心是服务、是主人、是当地生活体验。当民宿主介绍自身民宿产品的时候,若只会讲是哪个设计师的“大作”,哪国进口的用品,哪家品牌的家居,闭口不谈服务,也不讲在地文化的体验,让人望而生畏的房价何以支撑?最后是“无序化”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对于一个村庄是否适合引入民宿业态、最大承载量是多少规模、客源市场情况等缺乏科学的判断和规划,对于一家民宿是否属于旅游民宿的合规范畴该不该建、要不要改、做得究竟是否合适等缺少评价依据,导致部分地区旅游民宿建设存在盲目性。对于诸如此类的种种发展中的问题,《标准》用“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级和标志、总体要求、公共环境和配套、建筑和设施、卫生和服务、经营和管理、等级划分条件、等级划分办法”共11个章节,详细规定了经营管理的条件、规模、安全、卫生、防疫、环保等各项要求,规范了建筑装修、客房设施、厨房与餐厅、公共休闲设施、布草间、消洗间、卫生间等建筑和设施的细化要求,明确了主人服务、日常接待服务、定制化服务和其他服务等要求,并说明了旅游民宿等级划分条件和划分办法。既有“紧箍咒”,又有向上的“路线图”,即为单体旅游民宿建设提供了“方向标”,又为地方主管部门提供了“方法论”。 近年来,浙江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导向,把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根本任务。各地政府先后出台200余个文件,采取多种政策促进民宿发展。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速,为旅游民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和肥沃的发展土壤。面对疫情影响,浙江通过发布并实施《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制定《浙江省乡村民宿提质富民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推进《浙江省民宿(农家乐)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开发民宿动态管理系统,每年发布民宿“蓝皮书”,培育文化主题(非遗)民宿,开展民宿转型升级微改造精提升,推出“千万红包游浙江”、519 民宿特卖直播,与销售平台深入合作,帮助民宿业主拓宽营销渠道,增加客源等系列组合拳。使民宿行业历经从“星星之火”向“燎原之势”、从“边缘地带”向“合法经营”、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粗放型”向“高品质”、从“点状”向“集群”等多维度跨越式发展,逐步从不被关注、不成规模的新兴业态,发展成为振兴乡村的朝阳业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浙江已成为民宿发展的先行者、创新地和样板地。全省公安系统登记在册的民宿近2万家,其中特种行业许可证持有率高达96.5%家,总床位突破30万张,带动就业近20万人。通过5年的标准引导,全省累计评定等级民宿858家,其中白金宿52家,金宿138家,银宿668家,文化主题民宿40家,其中非遗民宿12家。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民宿遍布古镇、村落、高山和海岛,正成为讲好浙江乡村生活美好故事的窗口和代言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宿业有影响力的的国标不多,有目共睹的是《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发布,三十多年来推动我国饭店业发展迎来一轮又一轮的高峰,旅游星级饭店始终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带动着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服务水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使旅游星级饭店成为中国消费者心中最早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回顾我国星级饭店的发展历程,更能深刻感受到,首部旅游民宿的“国标”,对整个旅游民宿行业发展的意义非凡,将让政府行业监管者把握方向有据可循,让民宿主人提升服务有对标的细则条款,让消费者选择民宿有辨别标签,同时为经营者、监管者、投资者提供工作遵循,让中国服务在乡村落地生根,助力民宿成为展示中国乡村美好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要“建立全国优选乡村民宿目录”“理顺饭店、民宿等旅游住宿业管理体制”;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优化住宿供给,支持特色民宿、主题酒店等创新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也特别提出,“要加快推进民宿集群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翻篇归零从头越, 扬帆启航正当时,民宿国标发布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也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更是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面向未来,浙江必须扛起时代的使命,以民宿国标实施为契机,学习兄弟省份好的做法,贯标对标,谋定后动,重点做好民宿业态的融合化创新、体系化供给、品质化体验、品牌化引领、共享化带动的文章,让民宿成为乡村“宜居宜游、富裕富足、多姿多彩”“诗意栖居”生活图景的重要一环,让乡村民宿要成为具有浙江标识度的文旅金名片。 扬帆风正劲,接续启新程。民宿的发展能够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提供诗意的旅行体验,也能帮助当地百姓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我们有理由相信:旅游民宿,明天会更好。 作者:吴健芬,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一级调研员
注:本文文章&图片来源见标注&网络。文章及图片皆为转载,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 很多朋友说找不到若舍君,根据下方操作,简单5秒 就不会和我们擦肩而过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