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2021毕设故事 | 张善锐:瓶中月——邮轮的后现代主义空间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2 20: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两个大局”深刻演变,对新时代的艺术设计提供了新挑战新课题。为回答向多样的世界提问”这个202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的主题,许多毕业生们立足“体验经济”下的新竞争时代,就邮轮这个新载体平台如何通过艺术设计来提升价值体验和服务品质,纷纷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答案。

张善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

2021级艺术学学士


# 瓶中月 #

邮轮的消费主义空间设计

作者:张善锐            指导教师:崔笑声


邮轮作为飞地旅行的典型,如今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浓缩了当代消费的各种特点。笔者将对邮轮现有消费功能区进行归纳概括,选取三个消费空间,把它们与后现代主义的种种消费行为做出意义的关联和延伸,并进行夸张化的再设计,重新探讨了消费行为对当代人的影响。


云展览效果


展示“瓶中月”的真实含义,这个充满幻象性的“城市”其实如同玩具屋一样拼凑简陋。


随着人均旅游消费日益增长,旅游消费模式逐渐从曾经的大众消费转向更为强调个体化的 “后现代主义消费”。由于建造和虚拟现实的技术不断提高,人们构建出各种极端化的人造环境来满足我们的消费欲望,也极大异化了我们与周边环境的现实关系。本课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夸张化设计,让人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消费行为,做出更加具有自觉意识的消费决断。


原有邮轮功能布局


在参考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中对当代消费模式的总结,笔者基于邮轮位于10,11,12三层原本的几个功能区进行嫁接,将这些消费功能区包裹上“文脉嫁接的甲板泳池”、“真假自然自提卖场”、“形象塑造的竞技场”的外衣。


THE DRIFTING BOTTLE

文/脉/嫁/接

空间设计方法

邮轮作为一个罕见的完全没有文脉依托的场域,是把后现代主义这种大肆利用历史文化形象的特点推向极致的机会。被柱网分割的一个个相同空间,由于带有了各种主题性的意向,人们在空间中不停转换。


文脉性在现代设计中是对场地做出的重要回应,给予了设计特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在后现代主义式的语境之下,这一特点变成能够吸引人的与众不同的潜力。不论是生成主题性娱乐场所,还是“网红打卡地”,后现代主义设计不遗余力的挖掘所处地点的文脉,并将之剧烈的夸张化植入现有场地。


作者选择邮轮10层的甲板泳池为文脉嫁接的中心场地。在看到海的同时,能够身处泳池嬉水。水的意向被延伸,让人们一定程度重新意识到自己是在大海中航行。


“文脉嫁接泳池”的概念拼贴图


借助这种可望而不可达的“海景”的各种与“水”有关联的主题性场景围绕泳池展开。有太平洋土著风格的水吧,爱琴海形象的摄影点,瓦尔登湖式的简朴茶室,妈祖庙造型的展览厅。这些“水”意向的娱乐,被赋予不同主题,疲惫的人们可以去体验不同风格的休息方式。



“海”在这个空间被当作风光画利用,人们可以在相隔几十米之内体验从热带沙滩到北欧温泉,它们靠近海的墙体各自以不同的开洞方式观望船外真实的“海”。这些幻象性的场景通过技术和工具为单一的泳池赋予了不同的故事。这些文脉性历史元素,从本来代表文化和寄托的载体,沦为装点后现代主义消费空间中各种消费品的符号。


因此,作者在使用和“水”有联系的文脉拼贴时,同样试图表达在现在后现代主义消费的背景下,这些历史形象沦为了怎样的消费符号。下面列举了甲板泳池中几个典型的空间设计。


「妈祖展厅」

“妈祖展厅”位于泳池的右侧,为两层通高的展览空间,被龙骨搭建的基座抬升一米高,房屋模仿传统中式建筑的红绿配色,但中式结构只是包裹的一层表面,朱红色的柱头上端直接连接被刷为绿色的工字钢梁,展厅顶部的12层露天区域被做成俯视中庭的阶梯状休息平台。从泳池附近观看,12层的绿色平台变成妈祖展厅的中式坡屋顶,整个展厅形同一个被植入船上的妈祖庙。

“东方”和“宗教”是异域人好奇和希望了解的带有神秘性的主题。作为东亚东南部信仰的与海有关的宗教,“妈祖”是一个重要代表。一切遮上玻璃保护和维护架构的物品,都会变身为被展示的“宝物”。妈祖展厅就是这样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空间。红色的地面像中国传统戏剧舞台一样,把文化“端起来”给别人看,同时也沦为“猎奇”心理的衍生品。


「鲨鱼水滑梯」


「亚特兰蒂斯酒吧」


THE DRIFTING BOTTLE

真/假/自/然/并/置

空间设计方法

邮轮作为一个置身大自然当中,却很纯粹的人造物,可以很好的衬托出人们用工业化手段塑造自然假象的行为。同时它以工业化的方式加工食品,却又将它包装成原生态的绿色食物。这样的矛盾性和两面性是现在很多自然和绿色消费的缩影——在追求与自然的联系之中,将自己加速异化。

空间被切分成极度彰显机器加工化的“不锈钢食品柜方阵”暗示绿色消费的“真假自然餐厅和超市”和为七个主题供餐的负空间“厨房与仓库”。三者叙事性的表现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及消费的矛盾性心理和欺骗性表现手段。


“人工”与“健康”

“真假自然自提卖场”最前端是超市的熟食与奶制品区,它与10层的“文脉嫁接甲板”相连。空间中央是排列整齐,具有未来工业感的金属食品柜方阵。空间的四面墙体中有三面是反光的镜面材质,这让中间的食品柜方阵视觉上无限延伸。空间左侧是被玻璃罩住的食品加工车间,里面如同流水加工线,所有机器和桌面都是不锈钢的银色,员工们像研究员一样包装操作食物。右上方的位置则是同样不锈钢材质的家畜圈养间,玻璃盒子内部饲养着猪和牛,它们生活在人工调节的光线下被严格记录生长数据和健康状况。整个空间希望塑造食品整洁和有卫生保障的形象。


“自然”与“健康”

“真假自然自提卖场”中段是该空间的主体,它与前段在意向上完全相反。四周和顶面由电子屏幕和镜面交替组成,显示屏让空间仿佛转换为大自然——有树林,有草地,有小溪……,并形成不同的天气变化。地面则被龙骨抬高,形成有起伏的坡地,坡地上又被铺上人工草皮。整个“真假自然”空间没有墙体遮挡,柱网是不锈钢的反光材质,全部隐藏装饰成树干。


功能上它被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右侧是“草地餐厅”,左侧是“绿色超市”。其中包含了人工草坪、附着在两个墙壁夹角中的“山”(龙骨支撑)、以柱子为中心衍生出的“大树”、地面高差示意出的“河流”、各种岩石形态的金属柜台,和错层空间向下挤压出的“山洞”。工业化材料企图营造自然场景的手段在这里被大量使用。


超市里的商品也都是模仿自然场景被摆放——苹果被悬挂在“树”上、售卖海鲜的冰柜在“河流”区域、“河流”下游的柜子上摆放着饮品、肉食摆在“岩石”柜台上,调味品则被藏在“山洞”区中。各种商品被装扮在这个“有机生态园”里供顾客自由选择。服务员们则是“园丁”和“农民”。


这些经历工业化流水线加工的食品重新被赋予绿色健康的标签,并摆在“自然”里。顾客在选购商品时很容易联想到;这样“完美”的自然场景便是生产出这些食物的环境。每个单一物品背后象征着的是一连串由它们生产环境引发的有关健康和绿色的联想。人们在超市中“穿梭”、“翻捡”、“摘下”商品,互动式的找到消费品。他们产生在自然当中寻宝,以及收获果实的喜悦,但实际都是被超市员工们提前规划好的行为动作。


THE DRIFTING BOTTLE

原/型/再/定/义

空间设计方法

邮轮作为一个长时间把人们聚集起来的休闲场地,包含了近距离接触的男男女女,阳光和海水进一步增加了场地中的荷尔蒙。有关形象塑造的商品可以在这里把它们后现代主义的虚幻特质极端外化出来。他们重新定义了空间原型。

向往着拥有更美好身体和形象的人进入这里,这里倡导抛弃所有的形象,并塑造新的更加完美的自己。完美的身材所能获得的性吸引力和成就感被包装和神话,塑造成人们向往的“完美标本”。这个刻板印象引导出的“男子汉健身房”和“完美女人健身房”将这些资本引导的形象极端化。同时“魅力竞技场”将身体符号的表象性和单一性加以体现。




THE DRIFTING BOTTLE


 “游走于超现实之中”


不同类型的空间在完成自己叙事链条的同时,相互渗透。从剖面看,邮轮理性网格被切分和装饰的反差性更加巨大,体现了空间彼此的内向性。最终被植入了夸张消费形象的邮轮,仿佛一个满足了人们所有的消费需求的彩色漂流瓶,浮在大海上。 


邮轮中性网格下包裹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室内,从剖面看出各种表演性质的虚伪空间穿插。


作者虽然带着一定的批判视角来看待后现代主义空间设计与环境的割裂性,以及它具有的异化需求的本质。但也仅是希望借用speculative everything(思辨设计)的方法描画一种极端发展状态下后现代主义的消费模式可能将我们引向何处的思考。最终回到邮轮以及其他很多后现代主义式的消费场所中,它们存在的本质是合理并对社会生产有推动作用的,只不过我们每个个体在消费与娱乐时应该有个体判断能力,不是无意识的被裹挟在欲望与冲动的人流中,而是知道自己的消费背后对应着何种本质。






资料来源 | 张善锐

图文编辑 | 陈芷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