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紫光客栈】老屋的眼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8 08: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加油







人类的居所自从有了门窗,居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建筑物在改进窗户的采光通风作用的同时,开始注重窗户的装饰审美功能,窗棂的样式逐渐变得复杂多样。以至后来门窗成为一户人家的“门面”,不仅反映出屋子主人的审美情趣,还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凡官宦豪富,窗户不仅选材用料十分考究,工艺也出自能工巧匠之手。普通百姓的门窗用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的柴木杂料,雇佣当地木匠师傅完成。

窗子很早就被写入古典诗文,在现代诗歌小说、民间文学中亦常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素材。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张耒)、“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纳兰性德),出自元代郑光祖的《蟾宫曲·梦中作》: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因为地域文化不同,无论诗词歌赋,还是现代文章,江南吴越楚蜀有关窗子的文学作品多为花前月下,起舞弄影,黄河流域北地边塞更多的是红烛摇曳,挑灯看剑,通过描写“窗子”或情意绵绵,或诙谐打趣,或者刻骨铭心,或者扑朔迷离……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妙动人的文字。






文化名人余秋雨老师的《老屋窗口》一文中叙述道:人的记忆真是奇特。好几十年过去了,这间屋子的一切细枝末节竟然都还贮积在脑海的最底层,一见面全都翻腾出来,连每一缕木纹、每一块污斑都严丝密缝地对应上了。我痴痴地环视一周,又伸出双手沿壁抚摸过去,就像抚摩著自己的肌体,自己的灵魂。终于,我摸到了窗台。这是我的眼睛,我最初就在这儿开始打量世界。窗外是茅舍、田野,不远处便是连绵的群山。于是,童年的岁月便是无穷无尽的对山的遐想。跨山有一条隐隐约约的路,常见农夫挑着柴担在那里蠕动。山那边是什么呢?是集市?是大海?是庙舍?是戏台?是神仙和鬼怪的所在?我到今天还没有到山那边去过,我不会去,去了就会破碎了整整一个童年。我只是记住了山脊的每一个起伏,如果让我闭上眼睛随意画一条曲线,画出的很可能是这条山脊起伏线。这对我,是生命的第一曲线。




我曾经在散文《沧海遗珠——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杜家峁村包子塔崔成寨散记》中描述过静观石屋窗棂和石墙花窗的感受:极目远眺,几处古塔庄严肃穆,可望而不可及。山影起伏,山路蜿蜒,树木葱郁,梯田层叠。仔细端详旧石屋,胸中荡起烟尘,思绪如同打开一坛尘封的老酒,陈香瞬时弥散空中。幻听空屋人声,静思月满窗前。遥想这古代守城将士安家之所,拖儿带女,经年累月,寂守边陲。当年定有过挑灯看剑,壮怀激烈,鸿雁传书,怨妇思归。石院和石屋包裹着多少古人的纯朴生活和那份恬淡、安宁。大河上下水鸟高飞,帆船列队成排,纤夫放碛,激浪勇进。农具静立墙根角落,诉说春耕鞭响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家家户户鸡鸣犬吠,晨出牧归。流火飞萤的院落里顽童围听老兵讲故事的情景,家人们围座窑洞小炕桌,灯盏如豆,其乐融融……窑洞的门窗大都是老榆木打造,榆木芯材特有的木纹和色泽,彰显当年村民选料和木匠艺人的独到用心,榫卯紧致,古朴拙巧,寒暑浸蚀,烟熏气蒸,木透三分,质感超绝。老杏木炕沿棱儿磨得油光滑亮,遍见多处铜烟斗敲磕的黑色坑洼,屋内鼻息之间隐约闻到浓浓的旱烟叶味儿。流年岁月这只无情无形的大手,给所有东西的细微之处都涂抹了一层古旧的“包浆”。还有我在《窗棂后的微笑》一文中叙述道:我怀念起爷爷在老屋窗棂后看到儿孙回家的情景——年老的爷爷脸上总挂着笑脸,像夏天挂在枝头上圆圆的苹果。爷爷喜欢吃饭时喝上一二两白酒,奶奶把白瓷酒壶像插萝卜一样放入烩菜的大锅里温热,几盅酒下肚,二朵儿红云升起,那笑容更加灿烂了。我每次回老家,一进院门就能远远望到木雕窗棂下方方正正的那块玻璃后爷爷慈爱的眼神和笑脸。





起房盖屋是汉族过去生活中的一桩大事,盖房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木工。起房上梁要立木放炮,贴红对子紫微高照。全村上下的壮劳力帮工,这一天大伙儿喜气洋洋聚在一起吃猪肉烩菜和胡油炸糕。装修门窗是木匠师傅的细活儿,古代营造称这份手艺叫做小木作。一般手艺好的木匠比较抢手,由于交通不便,工期内木匠都要住到东家(雇主)做营生,东家供应一日三餐。在传统木匠工艺中,手工雕窗花很费工时,木匠师傅先用别在耳后的短铅笔在整块木板上描绘图案轮廓,然后用刻刀刻花,用削锯拐弯抹角地掏剜镂空。整个门窗工序完结,基本没有钉子和粘合剂,完全靠榫卯和各种楔形嵌套。记忆中拉削锯沙沙沙的声音听起来心里十分服帖,屋子里散发出木头天然的木质香味。木屑像细雪一样洒满木匠师傅的衣服,经常脸上鼻孔全是木屑,整个一个“雪人”。木匠师傅用心雕刻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木锯沙沙声中一朵朵富贵牡丹花枝招展,栩栩如生的鲤鱼、喜鹊跃然窗格之上。木匠师傅平时走村串户,见多历广,也会在茶余饭后把外面的故事和消息带到偏僻的山村农舍,满足一下人们对外面世界充满向往的好奇心。






生活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在男丁成家立业时会分家盖房。没有条件盖新房的人家,只能更换一次门窗,重新粉刷屋子四壁,新铺厚盖,增添喜气。过去北方农村大多是在冬闲时节办婚宴,家养的猪羊鸡鱼都能配上用场,亲戚朋友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喜宴。记忆中汉族有一婚俗比较费解。娶亲的队伍返回,新人迎进婚房之前,代东先生一声吆喝,孩子们一哄而上把婚房的窗纸全部捅破,俗称为打喜窗。晚上新郎新娘睡觉冻得不行,只好用炕单遮挡一下,这倒方便了村子里年轻人们窥探洞房动静,常常三五成群,悄悄摸到窗台下边看人影,听情话。有的人还被狗咬烂裤脚,还有的人听门听得太入迷,忘记回家,靠在风门外睡着了。第二天屋里人早起倒尿盆,怎么也推不开门。准格尔旗本土作家秦文茂老师曾经发表过的《故乡婚俗三趣》,对“听门”的描述最为生动,特引文飨众——人定月乏,有人就蹑手蹑脚地从炕上爬起来,一骨碌下了地,要去听门。早有人远远地就给他摆手,意思是:“轻点儿走,再轻儿点儿。”就听见姑娘的声音:“今儿不能,外头有人听见呀。”小伙儿的声音:“ 头前听见有人,这一阵阵他们早睡了。”姑娘说:“有人睡不着起来呀。”“谁操这种闲心了。”就听见里头有了点儿动静。“就怕谁谁睡不踏实。”声音就有些缥缥缈缈,时断时续。“我看见谁谁和你爹相跟上走了。”声调就有点变味,接不上了气来。猫儿喝米汤似的,给车轱辘打气似的......谁谁正扒在窗子上听得出神,听见姑娘编排他,心头多少有点儿失笑,强忍住没笑。耐着性子往完听那猫喝米汤的声音,听得他像三伏天的亮红晌午吃了块儿冰,浑身身舒服,仿佛享受天伦之乐的是他自己。不料,后头有个后生急得听不上,往前一挤,推了一把谁谁。谁谁无意之中哪能顶住?前额就在玻璃窗上“嘣”的一下。玻璃倒没踫烂,屋里头就“扑愣”一下,小伙儿退下阵来,外头几个人憋不住“唿嗤”一声,“哈哈哈哈——”喔愣愣愣都跑了...... 回去睡下,眼头噙的还是生泪。





我收藏这些木窗花栏几乎没有名贵木材的,用收藏界的行话说是杂项旧物件,说难听就是破烂货。我总认为任何藏品都有物质和精神两重性,除去以此为生的职业收藏者,收藏作为一种爱好,应即执迷于物,又超然物外。执迷于物就是要潜心研究所收藏物品藏品的工艺神韵,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信息,当然也包括藏品不同时期的热度和财富价值,但也不能不能仅仅把藏品当作商品,只盯着藏品的值多少钱,低进高出,甚至以假乱真,把收藏当成一种敛财手段。超然物外就是收藏终极目标的是藏文化,藏品味。藏品或历史悠久,或工艺精湛,或珍稀罕见,沉淀祖先不同时代的智慧。正如收藏名家马未都所言,人们对收藏态度不一,有的为乐趣,有的在投资,有的为炫耀,收藏情结其实是人的本性。






每到节假日,我换上工装,一头扎在熙熙攘攘人流中,走村串巷,寻访老旧物件。从小在农村的艰苦环境中劳动成长,年轻时经常到野外徒步爬山,练就了较强的户外活动适应耐力。外出一天下来,黄沙扑面,满身尘土,如果不仔细看,可能熟人面对面碰见都认不出来。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老屋被大面积拆倒,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萦绕在心头,而房屋主人大都怀着拆迁后得到可观的财富补偿的兴奋之中。有的地区害怕村民领取补偿后悄悄返村,就集中时间用挖掘机、推土机迅速拆倒掩埋,有的时候实在赶不上趟的,我就委托村子里的老乡亲戚,与挖掘机抢时间拆卸窗户,动作慢了就被压在废墟中,再也无法复原,仅能找到一些儿零散的破窗小件。当然也有比较开明有识之士,拆房的时候主动邀我过去收集门窗,让陪伴过自己和家人的老屋窗户有了很好的归宿,这让我心存感念。每次看到那些断壁颓垣上残留的门窗,就像是人的眼睛一样与我对视,每扇窗子都曾给每户人家白天过滤阳光,夜间编织窗影,耳边隐约响起农夫呼呼大睡的鼾声,婴儿半夜啼哭的声音。屋檐下都曾走过日影消长,四季更迭。一代又一代的人远走了,只留下了一座一座空荡荡的破屋,一扇一扇残存的窗格。窗户挂满人间烟火,留下岁月流痕,有洞房花烛、添人进口的欢喜,也有家人老去、儿女情仇的悲泣。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拆迁移民已成常态,明显加快了这些老房子从此消失的节奏。为人们遮风挡雨的旧窗子要么和房子一起被夷为平地,要么被当作炉灶的烧火干柴。这些独具匠心的窗户,可能与所谓的艺术毫不相干,但至少是一份手艺人的辛勤劳动。在祖辈的生活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旧窗棂也是中华文明进程中标识性的历史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一件旧窗棂就是一个故事,负载着许多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收藏不是隐藏,而是要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决祖辈走过的路,寻找到传统文化的根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窗子给屋里的人带来温暖和光明,是让人们早起劳动,而非让人贪睡懒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收成。






2020年6月夏  于湾城薛镇

作者简介     

李志刚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2010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学著作《如雪之吻》,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论文多篇,作品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大美准格尔群成员。



高考小贴士:

要准备好高考所需要的工具,最好用考试袋全部装好自己的准考证和一些考试必备用品。确定好考场和考试时间,注意考试的每一个细节,正常发挥。







大美群,  流光溢彩,  精彩纷呈。

美家乡,  弘扬正气,  说古论今。

群员高,  社会贤达,  文化精英。

好作品,  诗词文章,  烙画摄影。

                                     (周子瑜作)










--第868期--

副总编: 杨   芳

编   辑: 贾春燕


 声明:本文来源《紫光客栈》,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美准格尔! 美在心里。

大美准格尔! 接在地气。

大美准格尔! 旺在人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大美准格尔

一起为高考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