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刘心武《邮轮碎片》:八个家庭映射出一个时代的群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6 08: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邮轮碎片》

最早听说刘心武的名字,因为初中文学常识中背过“《钟鼓楼》作者刘心武,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样的知识点,最早阅读刘心武是高中以后的事情了,且不是最早知道又获得大奖的《钟鼓楼》,而是他的成名短篇《班主任》。这是我第一批真正自发性阅读的文学作品,印象极其深刻,这一批作家也就成了我此后多年阅读过程中一直关注的作家,包括莫言、余华、苏童、残雪、刘心武、贾平凹等。

2020年第四期《当代》杂志发表了刘心武的最新长篇《邮轮碎片》,感谢人文社书评圈能让我在第一时间拿到杂志以飨大餐。

整部小说构思十分精巧,以一艘去往欧洲的邮轮上参加旅游团的八个家庭(准确来说是九个,八号家庭途中更换)和一个散客、一个领队兼导游、一个活动策划人为标本,写出了这个时代各个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的生活,极为巧妙地勾勒出这个时代的精神本质,绘制了一幅这个时代的人物群像。

作家刘心武

八个家庭构成的社会群像

一号家庭,外人看来和谐幸福的家庭,两个晚辈领着两位老人旅游,但实际并不和谐。两位老人并非夫妻,而是年轻男子(大孝子)的父亲和媳妇的母亲,因为媳妇母亲年轻时有过不太幸福的遭遇,所以心理并不健康,看不得女儿幸福,是社会和命运给一个人带来的人性扭曲。男子在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女婿,这次旅行就是在完成一桩“再耽搁就无法完成的事”。

二号家庭是一对摄影发烧友、传媒人、同性恋者,一路上各种拍照,曾经一起插队,一起这么多年看似也生活也很随心,但郝向阳内心深处一直独自背负着时代给予的巨大仇恨,直到在这艘邮轮上两人联手报了仇,吐露了埋藏多年的秘密。

三号家庭是退休官员龙秉谦和他的妻子。龙秉谦的发迹史就很魔幻,属于这时代的魔幻。他爸爸早逝,妈妈在改革开放后也去世了,子女分遗产时,他表现的极为大度,将稍微大一点的房子让给了妹妹,其他的遗物也一样不要,只要妈妈的几张老照片作为留念,并很快挑出一张夹在书中。原来那是妈妈与一位在政治极为动荡的年代始终处于正面的大人物的合影,他利用这张照片从工厂到机关,从工人到官员,官位从低到高,以副局级干部身份退休。而他的太太,是一个典型的只有金钱而没有思想,极为肤浅的官太太形象。从听到别人谈米勒她却想“西洋油画怎么会有弥勒佛的味道”,到山顶参观雅典娜神庙抱怨“花大笔钱,出大力气,爬老高,累断腿,就会看这些个破石头柱子呀”,可见其愚昧与无知。她的眼里只有钱,只在乎钱,就连丈夫的哥哥去世后留下了一些母亲的遗物她也只关心算不算古董值不值钱。

四号家庭是作家马自先和妻子那二朵。这个家庭牵扯出的人物很多,包括马自先的父母、姨父姨母(他的姨父曾给他母亲写过一封情书,一直在他姨妈那里藏着)以及表妹雪梅、他妻子的姐姐那一朵和姐夫、他和前妻的儿子马驰以及马驰的女朋友唐笠、他的堂侄孙渣渣、因他没有留宿半夜坐出租惨死的女作家。单就这一个家庭的人物关系网就足以撑起一部长篇小说,但刘心武只是把它作为九个家庭中的一个,足可见这部小说的结构之复杂。马自先是整部小说中我认为最复杂最丰满的一个角色,他有才,通过对一号家庭关系的分析也可见他对社会敏锐的观察力,他写出过一些在文坛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从他能够在这个圈子里混这么多年依然有头有脸,也可以看出他是懂经营的,从那一朵、那二朵的感情婚姻问题上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专一的人,但作为普通人,并没有做什么大恶,就算是在他心中一直耿耿于怀的女作家的死,其实也和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留宿是一个正常人道德和家庭的考虑。从马自先身上我看到许多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子,作者写他的写作风格从写实到浪漫到全凭想象又极端到只以形式唬人玩魔幻意识流最终又回到讲故事,写到一号家庭老太太的扭曲人性时写“人性是怎样的复杂深幽啊?那马自先自称要探究人性,他探究得到这样的层面么”,不乏讽刺之意,这是作者对中国当代文坛的讽刺,其实也何尝不是作者的自嘲。

五号家庭是河南一对老夫妻,丈夫是退休返聘又退休的专家医生,妻子是退休护士。这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并不大富大贵,一生辛苦工作,生活不奢侈也不窘迫,所以对这次旅行很知足,他们的工作、经济条件都决定了一辈子肯定也没几次这样的旅行。他们也是被这个时代物物欲冲击最小的,从丈夫对当年同插队推荐上“工农兵改造大学”而被他顶替之人的跨越四十余年的愧疚可以看出他们人性中温软的底色尚未丢失。

六号家庭是一对闺蜜,两个老处女,被调侃为这个时代独有的除了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类人——女博士。她们的人生没有什么远大目标,但是学历高工作肯定也不错,无聊的时候聊聊男人尤其男体,在这次旅行中各自猎取心仪的男人。是这个时代有高学历而没有高质量精神追求的一类人的写照,她们空虚、寂寞、无聊。

七号家庭是一对母女,还牵扯到另一个因为她们而上船的散客石可尔,石可尔又牵扯出他的姐姐,那一朵的闺蜜石可菀,他的曾经是高级记者又成为部长并在石可菀死后以植物人的状态在高干病房为儿孙挣了上百万离休金和级别津贴的姐夫,他的三个兄弟庄有德温豪莫大能,以及庄有德曾经的司机兼保镖雷富定。通过这些人一生的命运和遭遇从侧面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特质,展现了人生的千种百态。

八号家庭,真的是两个奇葩,这个时代造就的奇葩。妻子“巧克力女士”就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曾经看到某出版社主编有较大前途就通过各种无理手段破坏人家的家庭而追求这位主编,不成功,又以同样的手段拿下了笔名“宙斯”的作家,用作者的话说“她要嫁的是名气地位头衔待遇”,与爱情无关。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利益,就连丈夫被打送医,在她眼里也是需要谋取最大利益的突发事件,“认认真真地把这件事当成一笔资本,畅畅快快地做笔生意”。宙斯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却在这个时代如鱼得水名利双收,他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只是察言观色左右逢源,所以才会讲出的话前后矛盾。他在四人帮时期因相应对《海瑞罢官》的批判而出名,口口声声说着“江青同志”并以“反江青”的罪名将郝向阳父亲揭发批斗,可后来以“革命志士”的身份演讲中不仅痛批江青还直接拿来郝向阳父亲曾经的观点标榜自己。

活动策划人滕亦萝,他是“骗子吗?算不上,就是一个成功的活动策划人”。这个时代这样的人随处可见,靠一张嘴招摇撞骗,对社会不创造任何价值,但深谙人心。他的策划生涯里最精彩的一笔就是为一个青年作家的成名而做的策划,初看荒诞至极,细思又随处可见真实至极。


艺术虚构背后细思极恐的社会真实

《邮轮碎片》是一部小说,情节虚构,人物虚构,但是每一件事情我们似乎都隐约见过或有所耳闻,每一个人我们都似曾相识,这便是作者的伟大之处。作家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记录时代,不必刻意,但在虚构的作品中渗透出的是一个真实的时代,一个时代真实的精神特质。

第一:这部作品中充斥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标志,比如爆款媒体软件《今日头条》、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所谓艺术家的聚集地宋庄、以及诸多网络流行词汇。

第二:作者通过马自先的忏悔文章在媒体引起的波澜以及各媒体断章取义删减重点也就是作者的精神忏悔而大篇幅记录作者与女作家的八卦,反映当今信息泛滥时代媒体信息的不可信及其对舆论的错误导向,是对那些以别人的忏悔与痛苦为兴奋剂的标题党、网络喷子、无知吃瓜群众、键盘侠的无知亢奋的深刻批判。

第三:在美丽的旅游景点,中国少年的极度快乐的表达方式,竟然是在恬静的环境中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而疯狂尖叫、砸陶罐、污染泳池。巴士第二排本应是一号家庭两位老人的座位却被两个打耳钉纹纹身的青年占着,坐在座位上如龙虾似海蟹一般。想起前些年不断报道的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真是叫人脸红。这是作者对改革开放后只以经济为主而忘记国民素质提升导致一代接着一代道德沦丧问题的思考。

第四:这部作品中提及了很多中国当代作家,连近几年才在网上红起来的“脑瘫女诗人”余秀华的《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也顺带调侃了一下,而滕亦萝策划的马耳他诗歌颁奖活动正是当代中国文坛乱象的写照,很多的颁奖只是商人、投机分子沽名钓誉的把戏,甚至于一些人投资一个***国际大奖,又颁给自己,看起来挺唬人,其实跟艺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第五:作者用很长的篇幅写了一场葬礼,一场农村葬礼,这是对即将消失的农村葬礼仪式的一次记录,也是对物欲与艳俗冲击下传统表达哀思的葬礼已经不伦不类的一份哀叹,是对后代晚辈对于这个民族传统文化完全丢失的一种担忧。

……

这部《邮轮碎片》字数并不多,但人物繁多,从1994年出生的渣渣,到80后老处女闺蜜,再到经历过上山下乡一代的退休人员以及他们的父母辈,时间跨度极大。结构又以许多家庭各不相同的众多故事穿插连铎而成,极为复杂。

刘心武用极小的篇幅勾勒了一个空前的大时代的精神本质,用八个家庭衍射的几十个人物为典型,绘制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成就了一幅独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物群像,值得一读,值得深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