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年报时,蓝翼本来想等各家基本出差不多了再来说这个话题;结果眼看五一假期都快到了,有些银行的年报还在「酝酿」,那么索性就不等了吧。
有媒体称:信用卡市场已经从「存量」转向「缩量」,可见一些传统的数据,尤其是发卡量已经开始下滑。具体到底是怎样的呢?且看蓝翼逐个来分析。
首先还是来看信用卡的交易额,与 2022 年相比,2023 年信用卡交易额可谓大幅缩水;体现在各个银行上面,只有两家是同比增长,其它都是不同幅度的下跌,有的跌幅甚至高达两位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购买力下滑,以及支付习惯转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银行在有意控制规模、控制不良率的因素。
其中同比表现比较好的三家分别是:
建行:29300.00 亿元(同比 +0.34%)
农行:22010.55 亿元(同比 +0.05%)
招行:48149.67 亿元(同比 -0.44%)
可以发现常年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招行,交易额波动不大,看来长期稳定客群的优势是明显的;值得关注的是建行,在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还能有如此增长,非常难得。
同时,除了民生(未上报交易额)之外,下面这几家交易额缩水比较严重,不知道经过 2023 年调整,今年是否能够迎头赶上:
平安:27815.04 亿元(同比 -18.00%)
兴业:23244.51 亿元(同比 -16.23%)
光大:23745.81 亿元(同比 -13.86%)
尤其是兴业、光大两家,交易额大幅缩水,但是发卡量反而增长,实在是让人有些看不懂啊。
再来看看信用卡量的变化:从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3号)开始,银行就开始给发卡踩刹车。这也导致了这两年卡量逐年下滑。
看去年的统计数据,招行和一些国有大行,无论是按发卡量还是活跃卡统计,普遍都有 5% 左右的跌幅。蓝翼估计是因为内部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毕竟按照新规,过去一年银行都在清理用户名下长期不动的卡。
同时也有增长的,像中信、光大、兴业和民生均收获了 5% 以上的增长,不过和上面的交易额参照着来看的话,光大和兴业两家在交易额上跌的厉害,在发卡量上又涨的突出,似乎有些反常?
具体来看下按发卡量统计的结果,可以发现这两家值得关注:
工行从去年到今年直接报了 1200 万张发卡量负增长,建行也是这样,并且建行还连续两年总计 1500 万张发卡量负增长。可以说是两家国有大行发卡量负增长再添点就是一个邮储银行或一堆上市的城商银行的发卡量了……另外,农行没有报发卡量,难道数据也不乐观?果然当年为了增长量欠下的债,都要一点点的还,比如强制 1+1 发卡的某大行。
再来看看活跃卡统计,2023 年发布这一数据的银行不多,这里值得关注下招行和交行的数据:
招行:9711.81 万张(同比 -5.44%)
交行:7132.42 万张(同比 -4.27%)
这两家银行活跃卡数量同比下降了 5% 左右,看来也挤了不少「水分」出去啊。
然后是透支余额,这部分主要显示有多少用户在用这张卡进行消费,甚至可以推算出卡均透支同比;比如中信、光大和兴业这三家银行明显在卡均透支上有着较大的负增长,不知道原因何在?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银行们在透支余额和卡均透支这里的表现:
浙商:透支余额:305.35 亿元(同比 +42.86%)卡均透支:7221.41 元(同比 +32.90%),值得表扬,期待它在 2024 年的表现
邮储:2192.8 亿元(同比 +20.31%)卡均透支:5171.77 元(同比 +21.51%)
建行:9971.33 亿元(同比 +7.81%)卡均透支:7554.04 元(同比 +14.35%)
工行:6897.31 亿元(同比 +7.74%)卡均透支:4508.05 元(同比 +16.20%)
招行:9357.77 亿元(同比 +5.81%)卡均透支:9635.45 元(同比 +11.90%)
另外,这些银行要加油咯:
我们都知道不良率对银行来说很重要,前几年银行的不良率控制得还不错;然而 2023 年年报里,不少银行都报出不良金额扩大,值得留意。
以下是不良率以及不良金额高挂「免战牌」的银行:
工行:不良率 2.45%(同比 +0.62%),不良金额新增 51.79 亿元(同比 +44.18%)
中信:不良率 2.53%(同比 +0.49%),不良金额新增 26.68 亿元(同比 +25.34%)
民生:不良率 2.98%(同比 +0.31%),不良金额新增 21.85 亿元(同比 +17.70%)
建行:不良率 1.66%(同比 +0.2%),不良金额新增 30.72 亿元(同比 +22.81%)
农行:不良率 1.4%(同比 +0.17%),不良金额新增 18.6 亿元(同比 +23.40%)
光大:一直以来都没披露数据,但是纵观各项数据,只能说不容乐观啊
最后是信用卡投诉率,虽然投诉率仅能从侧面反应出一些用户满意度的体验,但是蓝翼却觉得,投诉率直观的体现了用户对信用卡的满意程度:
先来看看用户不满意的银行有哪些:
兴业:信用卡投诉 30.31 万次,占比 85.02%
光大:信用卡投诉 31.85 万次,占比 76.93%(为银行卡数据,借记卡和信用卡未分出)
浦发:信用卡投诉 27.63 万次,占比 74.71%(2023 年数据未出,用 2022 年数据替代)
中信:信用卡投诉 1.66 万次,占比 71.17%(仅包括监管转办投诉,心机啊~)
民生:信用卡投诉 13.06 万次,占比 65.82%
不得不说,下面这两家银行「稳」就一个字
最后来看看支付体系整体运行数据,信用卡发卡数量继续了扭头向下:2023 年 7.67 亿张(同比 -3.88%,减少 3100 万张),看来挤掉泡沫之后,真正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显现。
在 2022 年第二第三季度之间,信用卡的张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但是其后一路走低;而授信总额一路走高,可以看出银行也在有意识的筛选优质客户。
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就比较好玩:蓝翼算了一算,招行、平安、建行、交行、中信、兴业、民生、工行、农行、中行和邮储这 11 家银行就超过了 1400 多亿,大概是银行的统计周期不同?
梳理后可以发现,2023 年对于信用卡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无论是发卡量、还是交易额,这两个核心指标都出现下滑趋势,而不良率也有所抬头。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端卡权益不停温暖,而一些经典的活动也在不断缩水。
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多数银行的透支余额同比增长,尤其是单卡的透支余额,或许经历这几年挤水分的过程,单卡/户的消费能力确实有所提升。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与前几年行业的「步调一致」不同,银行间在 2023 年开始出现差异化,发卡量、交易额都呈现出有升有降的情况。
蓝翼认为,信用卡行业的「整体转身」已经基本完成,未来摆在银行面前的课题有两个:一个是行业整体如何维持和拓展客户,面对二维码快捷支付的挑战,如何培养用户——尤其是年轻客群的刷卡习惯,用怎样的产品和活动来促进刷卡消费,是每家银行都要思考的问题。另一个则是差异化的问题,在现有的局面下,如何寻找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避免再陷入行业初期产品和权益千篇一律的问题,则是考验银行内部创新能力和市场眼光的时候了。
对于 2023 年各家银行的信用卡表现,你怎么看呢?留言里说说吧?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