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顿酒店集团由Corad Hilton康莱德·希尔顿于1919年创立,当前酒店经营分布在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拥有近6837多家酒店,客房总数达到107万间。旗下的品牌矩阵分为六类,18个细分品牌:
(1)豪华品牌:拥有Waldorf Astoria Hotels & Resorts, LXR Hotels & Resorts,Conrad Hotels & Resorts等品牌;
(2)新生活方式品牌:拥有Canopy by Hilton, Tempo by Hilton,Motto by Hilton等品牌;
(3)全服务品牌:拥有Signia by Hilton, Hilton Hotels & Resorts, Curio Collection by Hilton, DoubleTree by Hilton,Tapestry Collection by Hilton等品牌;
(4)聚焦服务品牌:拥有Hilton Garden Inn, Hampton by Hilton,Tru by Hilton等品牌;
(5)套房品牌:拥有Embassy Suites by Hilton, Homewood Suites by Hilton, Home2 Suites by Hilton等品牌;
(6)分时度假品牌:拥有Hilton Grand Vacations品牌.
华住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多品牌酒店集团,公司从经济型酒店逐步向中高端品牌扩展,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酒店数量7830家,客房总数达到75万间。当前旗下品牌矩阵分为5类,25个细分品牌:
(1)经济型品牌:汉庭酒店、你好酒店、海友酒店、怡莱酒店、Zleep Hotels及宜必思酒店;
(2)中端品牌:全季酒店、桔子酒店、星程酒店、宜必思尚品酒店、CitiGO欢阁酒店;
(3)中高端品牌:桔子水晶酒店、城际酒店、漫心酒店、美居酒店、美伦酒店及诺富特酒店;
(4)高端品牌:禧玥酒店、花间堂、施柏阁、美仑美奂酒店、Jaz in the City及美爵酒店;
(5)奢华品牌:施柏阁大观及宋品酒店。
本期我们选择西方高端酒店品牌“希尔顿”与中国新兴酒店品牌“华住集团”,对比双方的人效数据及背后的经营特点。
一、人均净收入
下面是两者人均销售收入对比:
从人均销售额指标看,“华住集团”要高于“希尔顿”,这与我们的直觉相反,作为高端酒店“希尔顿”,人均销售收入低于以中低端为主的“华住集团”。主要原因有如下:
(1)双方的商业模式差异
希尔顿的酒店经营模式分为三类:直营酒店、管理加盟店以及特许经营酒店。直营酒店由“希尔顿”自身投资并经营;管理加盟店由外部第三方投资,由“希尔顿”负责经营管理(包括酒店员工招聘及管理),除了向投资者收取品牌加盟费外,投资者另外需要支付“希尔顿”酒店管理费等费用;而特许经营酒店的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均由第三方投资者负责,“希尔顿”只负责酒店管理体系的导入(不负责酒店员工的招聘及管理),投资者向“希尔顿”支付品牌加盟费等费用(不含管理费用)。
而“华住集团”的经营模式也类似包含直营酒店、管理加盟店以及特许经营酒店,不同的是对管理加盟店,华住集团不负责酒店内部员工的招聘及管理(从2021年底6824家管理加盟店,以及华住集团期末24384名员工数量看,推测不可能包含管理加盟店的员工);
下表为“希尔顿”与“华住集团”的直营酒店占比对比:
从双方的直营酒店占比来看,“希尔顿”的直营酒店占比要大大低于“华住集团”,从会计收入确认准则看,直营酒店日常客房及其他服务收入均确认为损益表收入,而管理加盟酒店及特许经营酒店的产权及投资人为第三方,“希尔顿”和“华住集团”作为品牌授权方,只确认品牌加盟费及相关费用作为损益表的收入(对希尔顿来说还包含管理加盟店的管理费);
(2)“希尔顿”的员工数量包含了管理加盟店的员工,而“华住集团”则未包含管理加盟店员工数量,下表为两者在管理加盟店及特许经营店数量占比分布:
二、人均净利润
下面是两者人均净利润数据对比:
从人均净利润数据看,在未发生疫情的2017-2019期间,“华住集团”的人均净利润要高于“希尔顿”,但在2020-2021疫情期间,“华住集团”大幅低于“希尔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如上所述,“希尔顿”的员工总数包含了管理加盟店的员工,导致其员工数量膨胀,拉低了其人均净利润;而“华住集团”经营模式“相对较轻”,并未包含管理加盟店的员工招聘及管理,分母较小。
我们可以做一个估算:我们可以通过自营与管理加盟店总数,以及希尔顿员工总数,估算一下“希尔顿”自营与管理加盟店的大概平均人数,见下表: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的自营与管理加盟店的平均人数包括了总部职能部门,这些人员除了服务自营与管理加盟店外,还服务于6038家特许经营酒店,因此,我们尝试按照1:9的比例在总部与酒店之间进行分配(应该有误差),最后估算出自营与管理加盟店平均单间员工,然后再把这部分员工从“希尔顿”员工总数中刨除,这样双方可以按照相同的人员口径进行人均净利润的对比:
从还原后的人均净利润数据来看,“希尔顿”是要高于“华住集团”,当然,由于年报提供的信息有限,以上只是一个估算“还原”。
(2)虽然作为高端酒店品牌的“希尔顿”,其日均房价明显高于“华住集团”,但其入驻率则明显不如“华住集团”,具体见下表:
相对较高的入驻率提升了“华住集团”的人均净利润。
(3)2020-2021期间“华住集团”的人均净利润表现明显不如“希尔顿”,主要原因为双方在疫情期间不同的经营策略,我们从两者员工数量变化可以看出:
从上表两者员工数量来看,在2020-2021疫情期间,“希尔顿”的人员大幅减少,业务处于收缩状态;而“华住集团”的人员规模处于快速扩张状态,这是其人均净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三、总体评价
总体而言,品牌酒店企业处于一种经营与管理的矛盾态,一方面,品牌酒店管理企业希望通过品牌加盟或者特许经营的形式,进行轻资产扩张,减少编内人员数量;另一方面,加盟或特许经营会一定程度降低酒店品牌的服务标准化与客户体验,存在管理失控的可能。
因此,很多品牌酒店公司通过第三条道路:以品牌加盟或者特许经营的形式进行网点扩张,另外,通过向第三方合作者收取酒店日常管理费,介入酒店的日常管理,包括酒店人员的招聘与管理,如“希尔顿”;也有的品牌酒店管理公司通过委派/培训酒店经理进行管理,如“华住集团”。
所以,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处于“轻资产”运作,而且“非常轻”:
整体来说,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双方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而且出现了“奇观”,“希尔顿”2019-2021年间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00%,按照中国的破产法对企业破产的定义:破产是指债务人因不能偿债或者资不抵债时,由债权人或债务人诉请法院宣告破产并依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务的一种法律程序。更为奇葩的是,在2018-2019年间,“希尔顿”在资产负债率为96%的情况下,于2019年进行了15.4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导致净资产直接变为负值。
而现实情况是,截至2022年8月27日(北京时间),“希尔顿”在美国证券交易所股价为131美元,市值将近360亿美元(按照最近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市值约为2400亿人民币)。资本是最具敏锐嗅觉的物种,他们对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给出360亿美元的估值是有内在逻辑的,我们看一下“希尔顿”2021年年报资产负债表数据:
从2021年资产负债表看,“希尔顿”的“商誉”与“品牌”资产占了64%以上,这是其未来持续获得现金流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企业处于品牌深化阶段,企业资产形态将越来越重视品牌、管理系统以及作为载体的人力资本发展,这是未来服务性行业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