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开发商为文物、古建修复买单,广州旧村改造打造古建广场成旅游景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6 08: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村改造修古建(上)


投入数千万元,开发商改造旧村为文物、古建修复买单

 策划:何 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方汝敏

 摄影:何姗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蒲氏宗祠由于地基松软已开始倾斜,墙体开裂,这座建于清晚期的祠堂是今日村民们祭祖、聚谈、喝茶、摆酒的地方,也是村小学的“始祖”,村里的老人们总是津津乐道曾经的学童时光,他们就盼着早日修好祠堂。



物部门几年前就批复了修缮方案,但财政拨款迟迟下不来。近日,因为其所在的珠江村即将启动旧村改造,祠堂修缮由开发商买单,很快就可以开工修复。听说由开发商出钱修祠堂,村民蒲伯开心地说:“最好啦。


广州的旧村改造正在遍地开花,像珠江村改造一样,拆旧屋、建回迁房、卖商品房的同时,开发商都责无旁贷地为修复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买单。从列入保护名录的祠堂、庙、传统民居,到一些没有保护身份的却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或原址保护,或迁建,为村民留住乡愁,为城市延续文脉。




开发商花数千万元修复古建筑,

不占产权、运营权和使用权


始于十几年前的猎德和杨箕旧村改造,除个别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几乎荡然无存,一些祠堂则是易址重建。


2013年6月11日,广州金陵台民国建筑被强拆事件发生后,市政府开展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遗产普查,并要求开发项目必须提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章(下称:保护专章),通过专家评审,才能实施开发。


据广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已经有黄埔区沙步村、番禺区里仁洞村、海珠沥滘村、荔湾区东漖村等村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控规)时征求文物部门意见,且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章。


据黄埔区文广旅局文化遗产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已批复了12个旧村改造项目的保护专章,是广州批复项目最多的区。其中7个村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原址保护,分别是:姬堂、南湾、南岗、宏岗、黄登、文冲(渡头、文元、江北片)和汤村;而文冲(石化路以西片)、笔村、火村、双沙、暹岗共5个村则是原址保护大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其余迁建。


而在番禺区,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涉及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南浦村、罗边村项目控规已获批,村里的文物、传统风貌建筑将原址保护,16处未认定为传统风貌建筑但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也实施迁建保护。


“保护专章里面会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费用由开发商承担。”黄埔文冲是广州最早在旧村改造中修缮古建的旧村,负责编制建筑遗产保护方案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民居建筑研究所主任廖志介绍。


据了解,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的政策规定,编制祠堂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项目评估论证报告时,需明确改造范围内祠堂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项目数量、单价和总价等,经过有造价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的审核,和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作为改造成本计算依据。


在请专业团队做保护专章前,开发商要先征求村民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见;拟定方案,公示,向村民宣讲和沟通,待村民们表决通过,再报批,才开展修缮和迁建。


文冲村村委负责人估算,已经投入了四五千万元修缮和迁建21处古建筑。


珠江村的开发商广州天悦城改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天悦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修缮一座祠堂和迁建两座祠堂的费用已达上千万元。


天悦公司将出资修缮蒲氏宗祠


而据东漖村的开发商保利置业有限公司(下称:保利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单是古建筑的迁建费用就需要1000多万元。(详见800年古村改造,广州首例原址与迁建保护结合,18处青砖屋迁建至原址保护的大宗祠旁》


东漖村将迁建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石街坊15号


通常,开发商不征收这些古建筑,完成修缮和迁建后,古建筑的产权、运营权和使用权仍归村里。而东漖村虽然要征收并迁建18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但产权、运营权与使用权也交给村里,收益归村民。


文冲村村委负责人透露,他们打算把古建筑群打造成旅游景点;而东漖村的村民们希望修缮好的祠堂将继续用作老人活动中心、郭氏兄弟们的活动场所,而迁建的民居用来做文创产业、小展览馆、儿童或老人的活动休闲中心等。


东漖村的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郭氏大宗祠

东漖村将迁建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亲仁坊27号




保护费用计入改造成本,获商品房面积补偿


“开发商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利润率这么高,承担一点点文保的开支是必须的。”廖志认为:“开发商尽这一点社会责任是应该的。尤其是涉及到村民们几百年延续的文化传承,不能说把村民的房子拆了,建一个新楼安置了就走了,村民们还要生活,文化还要传承。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要让开发商在开发的同时保护文化遗产,应该要以平衡好他们的利益为前提。不能指望开发商完全做好人好事,他们是要算钱的。”负责编制东漖村建筑遗产保护方案的郑力鹏教授直言道。


据保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漖村的保护建筑都不占用开发用地和容积率,是放在绿地里。


在珠江村改造中,虽然修缮与迁建的祠堂计入容积率,但天悦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目前的政策感到满意:“修缮和迁建费用可以计入改造成本,经更新局审定后,可以根据改造成本与周边地价确定融资区面积,等于有商品房的面积与销售收入作补偿。”


他还表示“乡村聚落里的文化沉淀、古建筑等一定要尽力保护,如果保护做得好,会让项目有文化方面的亮点,让保护古建筑和整个项目相得益彰,所以我们不介意保护文物古建筑。”


而保利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认为:“东漖村改造是保利置业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是第一次碰到有建筑要保护。这是金陵台事件后政府的行政命令,房地产企业要认真执行。我们从来没有感到难接受,这是应该的。现在都要兼顾开发和保护。”




专家称文物建筑应尽量原址保护

考虑周边环境才要迁建


除少部分列入整体保护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大部分旧村都实行全面改造,推倒重来,要保护星罗棋布的古建筑,往往与开发相矛盾。


据介绍,文冲村要迁建的古建筑多与规划道路冲突;东漖村18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过于分散,若不迁建,整个开发就不能实施,珠江村地块小,复建量大,且有河涌、山、路网退缩,为了集约用地,只能迁建。


但郑力鹏担心:“迁建的数量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已经从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到了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在更新中,肯定有一部分文化遗产要迁建,迁建的方法也明确,只是旧改越做越多,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都不动肯定不行,都动也不行,唉。”


对此,廖志有不同的考虑:“如果文物建筑能够原址保护,我也主张尽量原址保护;但是应该要看到,原址保护不能只是保护建筑本体,每一个建筑都是和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的。历史环境改变了,原址保护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如果周边都是高楼,中间放一座祠堂,这种把历史环境完全破坏之后的保护,有待商榷。如果一个祠堂门口对着一条大马路,或者一条路冲着祠堂,这种情况下原址保护,会跟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风水观念相悖。”


所幸,迁建越来越普遍的同时,迁建的方式也在进步。郑力鹏介绍,他们现在提出了介于整体搬迁和拆迁之间的第三种迁建方法:“建筑物中很精美的、遗产价值较高的重点的部位,可以切割打包,整体吊装搬迁,其他部分则采用拆迁的方式。”




有开发商拖延古建修复,拆迁时破坏文物


尽管由开发商为旧村改造中的古建修复买单,但一些开发商把复建房与商品房建设放在首位,古建修复延后,不利于一些亟待修复的古建保护。


如东漖村改造已过去10年,拆迁总进度超过80%,村民回迁房建设完成80%,部分新建的商品房也已经有住户入住,可祠堂修缮和民居迁建一直未动工。


新快报记者在东漖村看到,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郭氏大宗祠倾斜、开裂,靠钢架支撑。“很容易全塌了,最重要是快点开工!”村民伟叔焦急地说。



而在文冲村,古建筑修缮和迁建与安置房建设同步进行。在廖志看来,这归功于文冲村的村委:“开发商在第一期时,基本上就把沿着风水塘的那一片古建修缮都做完了,因为不做的话,村里就不同意他们开工做其他。文冲村的经验就是要有一个强势一点的村委。”



而在迁建过程中,开发商不按要求拆卸古建筑,则会损毁有价值的建筑构件,丢失历史信息。郑力鹏教授表示:“迁建对建筑物的遗产价值有较大影响,因此对建筑物中价值较高的艺术构件,如趟栊门、脊饰及墙面灰塑等,可进行整体拆卸并打包迁移,石构件的要编号,重建时对号入座,要求迁建的施工单位包拆包建,减少破损率。”


但新快报记者在东漖村观兰坊看到,被拆下的6间传统风貌建筑线索,青砖、木料、麻石、红砂岩和趟栊门等拆下来的构件露天堆放在郭公祠门前,任由风吹日晒雨淋,而且这些构件上未看到有编号的标记。现场也未见到有脊饰及墙面灰塑。



而保利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承认:“观兰坊处开始坍塌的房子没找有古建资质的施工单位拆。”


观兰坊6处传统民居已进行了迁建前的拆除


更有甚者,一些开发商在拆迁旧村时,没有对拆卸房子旁边的文物做好保护措施,机械野蛮拆迁,导致砸坏文物,有些还误拆了需整体保护的传统村落。


广州某传统村落被拆前

广州某传统村落被拆后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切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决制止破坏行为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评估论证。对涉及老街区、老厂区、老建筑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各地要预先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组织专家开展评估论证,确保不破坏地形地貌、不拆除历史遗存、不砍老树。对改造面积大于1公顷或涉及5栋以上具有保护价值建筑的项目,评估论证结果要向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报告备案。


2020年7月,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发送至市住建局、各区政府。要求各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在土地收储、城市更新中应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调查评估,对涉及传统村落的更新改造工作要严格落实保护规划,依法依规开展报批工作。


市住建局将制定广州市城市更新相关文件,明确在城市更新中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具体要求,对涉及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更新项目,要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组织专家论证等。



旧村改造修古建(下)


文冲古村改造:开发商出资5000万元,修缮和迁建21处古建筑


 策划:何 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汝敏 何姗   

 摄影:何姗 方汝敏


你有没有见过古村里2万多平方米祠堂连片的古建广场?


这个罕见的古建广场就在有800多年历史的广州黄埔区文冲村里,握手楼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但在昔日古村的中心,风水塘、大榕树犹在,原本破败的百年青砖祠堂得以修缮或迁建,凤凰花树下,11座镬耳山墙和人字山墙的祠堂、民居面向风水塘错落有致地绵延而去。



村民们常在广场里聊天闲坐,市民们也可以随意走进一座座百年青砖祠堂,赏文冲特色浮雕、灰塑和旧壁画,听村民们讲古村的故事。



作为广州最早开始实施古建筑修缮和迁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如今,古建修缮一二期已完成,修缮和迁建了15处不可移动文物,1处历史建筑、3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和2间无保护身份的青砖民居和祠堂。


还有3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的迁建未完工,村委负责人介绍说,第三期将复建一间宗祠和印象保留9间祠堂。


      “在广州进行全面改造的城中村里,文冲村文物古迹的保留规模是数一数二的。”村委负责人自豪道。




开发商牺牲建筑面积,支持保留古建筑


施工队负责人说,改造前,除了陆氏大宗祠20年前曾修缮,其他都年久失修。


2009年,文冲村拉开了全面改造的序幕,据黄埔区文广旅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孔海英介绍,这是黄埔区最早的三旧改造。它也是广州市首批启动的15个全面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


2009年审批文冲村改造方案时,黄埔区文广旅局要求必须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村委负责人说。


于是他们找了曾修缮从化钱岗村广裕祠,并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民居建筑研究所主任廖志团队,做文冲村的建筑遗产保护方案。


“文冲村民们对传统比较理解和重视,希望除了文物外,还能保留一些家祠, 传承下去。村民主动要求保护,挺难得。”回忆起十年前和文冲村结缘,廖志称赞道。


村委负责人还告诉新快报记者,古建筑的保护全部由开发商出资。


“开发商挺支持保留,也做了很大的让步。因为古建群会占用建设面积,肯定会在总建设量里面核减,开发商是有损失的。”廖志说。


20138月,文冲村古建筑的修缮和迁建正式开始。




落架大修,梁架、檩条等换成菠萝格木

迁建时先编号,屋脊等整段拆除


但这些古建筑散落在村中各处,全面改造之下,该如何保留?


对此,廖志团队提出原址保护在古村中心的陆氏大宗祠及其附近古建筑,其他要保留的古建筑迁建至附近,或者印象保留,即保留建筑里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片段,如一进门屋或一片山墙,打造一万多平方米的古建广场。



重新上色的封檐板,修补完整的灰塑和砖雕,清洗过的旧壁画,新画的彩绘,新更换的菠萝格大门……



廖志回忆道,修缮前,古建筑基本上都出现部分坍塌的情况,需落架大修,“从安全考虑,梁架、檩条等承重构件基本上都替换了。”


村委负责人补充道:“当年中国木材太紧缺了,以前祠堂用的杉木很多年份不够,很细。新换的木构件是菠萝格木,杉木太软了。在古建筑的保护上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到目前为止,大概投入了四五千万元。”


而据村委负责人、廖志和施工队负责人介绍,保存情况较好的陆氏大宗祠,揭瓦重铺,解决漏水问题;原样恢复了已风化的灰塑;并将上次修缮地面时铺的仿古瓷砖,恢复为阶砖;以及清洗了墙上的壁画。



在祠堂群背后,一间传统青砖民居也被原址保护。施工队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民居的产权人在香港,不想祖屋被拆,于是决定将祖屋的使用权给村里,而村里要求开发商对其进行修缮。



在原址保护的祠堂之间,迁建了衢野陆公祠等6处黄埔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仕傑陆公祠和辉岳陆公祠,以及一处无保护身份的祠堂,施工队负责人解释说,迁建它是因为每一个生产社都要求保留一座祠堂。



据廖志介绍,为保公平,祠堂迁建的位置由各房人派代表抽签决定。


在迁建的兰泉陆公祠门口的横梁上,新快报记者看到,为了迁建而标记在上面的“左”“右”二字;而从祠堂门踏石、地台、石柱、石狮子、石匾额上泛黄的痕迹可看出这些是百年旧构件。



村委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未拆前,施工队要先量好祠堂的长、宽和面积,除了砖和瓦片,石构件、木梁、屋脊、灰塑等构件都要编号,拆的时候,还会拍摄记录每一个步骤。所以,兰泉陆公祠迁建后的形制、构造、装饰都与原来一样。


而廖志说,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他们从施工单位的选择、拆卸、构件保存,到复建都有详细的要求并全程监督。


“我们选择施工单位很隆重。”廖志形容道。他们和村委一起先选出5家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单位,通过考察它们的在建的项目,以及与项目业主进行交流,选出较好的3家,让它们在村里的空地上,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按1:1的比例,真实地做一间有正脊、灰塑、檐下彩绘等的小门屋,以此评出最好的一家施工单位,负责古建筑的迁移和复建。


拆卸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屋脊的正脊、斜脊等需整段保留的构件,按一米左右一段切断拆下,并用薄膜打包好。而拆下的构件会存放在专门搭建的材料库中,以防出现发霉、受潮等情况。复建时,他们要求施工队运用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


“迁建后的不可移动文物和老房子,我还比较满意。文冲村现在好像已经成了黄埔区的更新保护范例了。”廖志高兴道。


“这里比很多古村都漂亮。迁建在一起有整体感,漂亮一点。”

“祠堂都迁建在一起挺好,我们可以来这里休闲、散步、坐一下。”

谈起古建广场,村民们也都纷纷点赞。



 

而在另一处的黄埔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玉虚宫,没有被迁建,得以原址保留,但廖志坦言:“玉虚宫破损比较严重,很多地方都坍塌了,要重新做,而且由于它和路面有高差,要抬高地台,可以说是原址重建。



除了古建筑,陆氏大宗祠前的两棵大榕树以及风水塘都被整体保留了下来,水塘里小岛只进行了清理,形状和面积都没有改变。村委负责人强调道:“这是风水,是老前辈们留下的,不能改。虽然填平风水塘新建其他建筑很容易,但我们不能允许这样做,必须保留风水塘。”





赏古建、看大戏,古建广场将成旅游景点


“村民生日、娶媳妇等喜庆事都会在祠堂摆酒,摆酒时整条街都会用。公家有需要可以拿祠堂去用。”一位村民介绍道。村民们说,不管是改造前还是改造后,祠堂一直都有在使用。


据村委负责人介绍,改造后,除了陆氏大宗祠、绍山书院、玉虚宫延续原祭祖或拜神的功能外;


陆氏大宗祠延续祭祖功能

绍山书院延续拜神功能

玉虚宫延续拜神功能

祠堂大多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如原来用来放龙舟、醒狮用具的文鳯陆公祠,现在被黄埔区住建局征用来展览黄埔区的城中村改造成果;

文鳯陆公祠


其他原是各生产队队址的祠堂,现在分别是文冲广东音乐曲艺社、文冲东约善群堂龙狮协会、老人活动中心和老人饭堂、党员谈心室等。

达松陆公祠是文冲广东音乐曲艺社

廷亨陆公祠是文冲东约善群堂龙狮协会

东溪陆公祠是老人活动中心和老人饭堂


村委负责人还说,未来古建广场里还会建戏台和戏台前的广场,以及用修建古建筑的方式建一个几百平米的展厅,让文冲村的特色粤剧班子和文冲历史有展示之地。


未来,祠堂、民居、展厅等都将对外开放,“我们打算将古建广场打造成旅游景点。”他憧憬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