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Resort Concepts (URC) 是由在全球奢华酒店有卓越管理经验的团队组成,致力于通过其服务和设施来体现每个城市的特质。URC的概念绝对新颖独到,既能展现设计与执行的清澈与完整又能坚持一客为先的核心思维。
URC酒店管理集团深耕中国奢华酒店市场已有10年的时间。在本届ILTM China上,旅业链接记者有幸采访到URC酒店管理集团首席执行官Markus Engel,听他深度解读URC的款客之道和“都会桃源”定位理念。
△Urban Resort Concepts 首席执行官 Markus Engel
从传统奢华酒店给予的刻板印象中脱颖而出,璞麗酒店成功地建立了来自奢侈品行业的忠诚客户基础,其回头客比例高达42%,且约41%来自大中华地区。2019年2月开业的璞瑄酒店也获得了助力,大中华地区的贵客也不在少数。
作为URC踏出中国市场、开拓全球版图的首家海外项目,2018年11月开业的如玛酒店亦同样获取中国旅客的青睐。它将延续URC在中国内陆的成功,继续吸引更多的中国内陆客人到吉隆坡体验奢华都会桃源的款客之道。
△上海璞麗酒店
璞丽作为URC旗下定位为上海首家“都会桃源”的奢华酒店,在过去的8年间,这家酒店依然引领潮流奢华如故,要知道这家酒店的诸多设计细节在这几年已成为酒店业设计的“淘宝爆款”,但它依旧屹立在酒店业金字塔的顶端,真正的做到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而拥有简单黑色线条以及富有极简主义美感,又不失中国元素古典魅力的璞丽酒店标志更是一直为外界所好奇并津津乐道。
璞丽酒店的标志, 来源于其独特的原创定位--凤凰栖梧桐 (凤凰树),代表着璞丽酒店的专属与尊贵。凤凰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最为珍稀的至尊形象,她只择梧桐而栖,也因此成为尊荣的象征。凤凰,羽毛蓬松美丽,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最为珍稀的至尊形象,传说为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只择梧桐而栖,以骨干枝叶为基,近天际而广临天下,也因此成为尊荣的象征。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也代表阴阳的调和。古人认为适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Urban Resort Concepts*首席行政官Markus Engel先生认为:“凤凰是自然的神物, 她会翱翔四方寻找她的唯一归宿--梧桐(凤凰树), 我们希望与璞丽酒店有共鸣的宾客,来到上海,找到专属于他们的休憩地。”
璞丽酒店门外是八街九陌、门内是世外桃源,竹林绿树流水,璞丽一直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建筑和景观都深藏着不可辜负的细节:使用通常被用在外墙的上海灰砖,作为内部装修建材之一,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美感与功能;大堂的地砖是由北京紫禁城修复工程地面建材的同一厂家所提供,并耗费很长的时间专为酒店精心制作的;大堂吧对面的图书馆里,墙面是一片片真正的珍珠鱼皮贴上去的……
在每间客房内部,随处可见的龙麟纹木雕屏风与铸铜洗脸台,简单内饰搭配青铜、石刻古物,更显隐世气息。
多数客房都可以俯瞰枝繁叶茂的静安公园,少见的玄关门厅印入眼帘,打造出专属私密度假空间。传统东方室内架构,在璞丽酒店依然被坚持着。屏风雕花精细繁杂,但每个小孔一尘不染。
明式家具的风格,也成为璞丽设计元素的切入点。建筑和硬装是现代而流畅的线条,不适于过于繁复的古典元素,明式家具的现代性,反而是极为契合的衔接点。
家具,也不尽然仿古拟古,用金属塑造树形,或是用中式传统材料体现现代风格,材质的萃取与形式的转换中,传统的设计语汇才有了新的表达,历久弥新。这也是璞丽从未被超越的表现,因为它的美是真正的独一无二。
△北京璞瑄酒店
就在王府井大道与五四大道交界处,坐落着一座极具梦幻色彩的嘉德艺术中心。这座梦幻殿堂的打造者是张曼玉形影不离的前男友--德国籍建筑师奥雷·舍人(Ole Scheeren)。这位明星级建筑师因为新加坡The Interlace、曼谷最高的摩天大厦MahaNakhon的天马行空而声名大噪。
而在中国操刀前卫到令人费解的央视大裤衩后,第二件作品便是令人如痴如醉的嘉德艺术中心。乍一看主体,以为是一个个“规矩”的积木立方体,沉稳又简洁。地下5层与地上9层如一个个随意打开的“抽屉”,每一层都是一个微观小世界。底部先以堆砌的大石块演绎抽象画富春山居。
顶部120间客房的最佳视野处,便是璞瑄。大面积“玻璃木墙”的革新演绎,将帝都最独绝的风光拉到眼前。酒店还拥有2间特色餐厅以及横跨两层约1000平米的SPA区,堪称都市上空最奢侈的享受。
△厦门璞尚酒店
璞尚酒店坐落于厦门广阔海滨与最有活力的商业街区之间,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毗邻国际游艇码头、湿地公园与温泉的资源,与高崎国际机场、五通码头无缝对接国内、外交通。建筑设计根源于福建丰富的历史文化,海水、阳光、光影相互交错,当地石材转变成温柔的艺术品!
整个酒店独享湾区一线海景,内部园林景观和水系环绕,170间客房、套房与别墅色调更轻盈雅致,难得是酒店距离厦门主要经贸枢纽仅仅数分钟。酒店拥有2间餐厅、酒吧、饮廊、会议场地以及设备完善的健身、水疗会所。
△吉隆坡如玛酒店
进入正文“——本文将会为你梳理Urban Resort Concepts从2004-2014年十年间开发所有的物业、背后的故事,以及URC管理理念的演进。” 2004年,上海静安寺旁边的一块商业用地挂牌,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开发商的目光。经过多轮角逐,这块土地最终以20亿的地价成交,开发商是来自台湾滑板车制造商蔡水德所投资的越洋房地产开发公司。蔡水德委托日本久米设计株式会社来操刀整个项目的建筑设计,项目包含一个50层的办公大楼、5层的百货商场以及一间24楼的酒店,整个项目被命名为越洋广场。
▲ Park Place by Kume Sekkei
越洋广场办公和商场部分的设计及建造过程推进得相当顺利,但是酒店却遇到了麻烦:首先是酒店的定位和品牌的选择,这直接牵扯着设计师的选择。这个过程十分纠结,前前后后更换了两轮设计师,所做的提案都让蔡老板不满意。
此时,他在台湾的好友、时装品牌夏姿·陈的创始人——王陈彩霞,向蔡老板推荐了她在自家品牌启用的设计师组合:来自澳大利亚的建筑事务所Layan和刚刚在酒店界崭露头角的印尼设计师Jaya Ibrahim。这个组合成功的为她打造了夏姿·陈的巴黎、台北旗舰店的设计。
▲ 夏姿·陈台北旗舰店室内
为什么说那时的Jaya才“崭露头角”?在04年的时间点,Jaya在Adrian Zecha的提拔下,在GHM体系内设计了两家反响不错的酒店。而安缦刚开始在中国发展,后来大红的颐和安缦也才刚刚启动设计。
而Layan则由德国裔建筑师Johannes Hartfus于2002年在墨尔本创立,而这家事务所早期的项目,就是03年和Jaya合作,为夏姿陈设计的台北中山商圈的旗舰店。
Layan和Jaya通过夏姿·陈几家旗舰店的磨合,形成了高度默契的合作关系:于是,在远洋广场的酒店项目中,Johannes Hartfuss被王陈彩霞推荐为酒店设计的整体牵头人,负责酒店的空间规划,而Jaya则负责完成室内设计。
不过此时,这个酒店还和URC没什么关系,但Jaya要在中国设计一家新酒店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他的老朋友——John Laing耳朵里。John Laing之前是GHM的核心管理层,筹备过大家耳熟能详的越南会安的The Nam Hai和迈阿密的The Setai等等,而这两家酒店都是由Jaya设计的。
▲ The Nam Hai by Jaya ▲ The Setai by Denniston&Jaya
此时,John Laing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一家名为Urban Resort Concepts(后文统一简称为URC)的酒店管理公司的首席运营官,通过Jaya的牵线,URC的创始人Markus Engel在北京著名的“前门23号”里,见到了蔡老板,Markus Engel系统的向蔡老板阐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公司的理念,半信半疑中,两人最终敲定了合作,就这样,成立于2004年的URC终于拿到第一个项目。
回顾一下酒店业的发展史,这个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行业,直到1876年,一家名为The Talbot Inn的酒店在伦敦的Borough High Street上开业,才宣告现代酒店业的诞生。
Conrad Hilton从1920年代开始,开启了酒店业将近一个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他创立了很多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品牌,缔造了连锁酒店这一理念,并开启了品牌规模化复制和扩展的道路。
到了90年代,Adrian Zecha则反转了酒店全球化的趋势,让酒店重新开始追求“在地性”。
而Ian Schrager,则开启了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精品酒店”的时代,他的贡献在于让酒店走向了各种各样的地方,让酒店不再被城市中心区的选址价值观所束缚。
▲ 从左到右:Conrad Hilton、Adrian Zecha、Ian Schrager
不像苹果、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品牌,酒店行业里有着不太好的创立、维持和繁殖品牌的记录。很多品牌的创立更像是一个骗局,比如万豪和喜达屋的合并。诞生了很多让消费者完全无法辨识的酒店品牌。 有时一条街上紧邻的两间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酒店品牌,却在客户体验和产品内核上没有任何不同。消费者也早已迷失在茫茫的品牌之中。
这个现象在中端酒店上已经泛滥,最近也开始往高端酒店上蔓延的趋势。
再说说精品酒店,当Amanpuri在1988年开业时,“精品酒店”还不是一个贬义词,当然到现在它是了,在过去的三十年间,这个词的含金量已经被稀释到不能再被稀释了,所有认为自己有能力运营一间酒店的业主们,都认为自己能“运营”一个“精品酒店”。
以上都是Markus Engel对于酒店业的观察和思考,这和他丰富的经历有关:他出生于慕尼黑,早期当过GHM经典作品The Datai的总经理,之后还在北京半岛、芝加哥半岛、伦敦文华东方、伦敦Mauritius、伦敦Oberoi干过。总之,就是干过从小众精品酒店,到国际顶奢等各种形态的酒店,但这些都不是他理想中的酒店形态。
▲ URC核心管理层:CEO-Markus Engel、Senior VP-Bernd Koehn、COO-John Laing
所以,他创立了URC。URC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和几个国际大玩家竞争;也完全没有加入品牌大混战的兴趣;也不想搞所谓的“精品酒店”管理公司的骗局。URC想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URC的核心理念是:Small、Focused、Guest-Centric;他们是反品牌化的,坚持以产品导向而不是品牌导向,他们没有兴趣繁殖出一个叫做URC的酒店连锁品牌。而是对每个物业都独立命名,通过在特定选址,开发特定产品,使其自己成为一个IP。
同时,通过挖掘客户体验来建立识别性。通过最大程度的聚焦产品本身,让客户在深入体验产品的过程中,成为产品本身的大使和信徒。然后再向他们所在的社交群体推荐这些物业和产品,形成口碑。
▲ 2012年,URC最辉煌时期的物业版图
基于这个思路来看,URC希望自己的核心能力在于识别出最具潜力的目的地,创造一个独特的,定制化的产品,并使其成为当地客户体验最好的物业。URC还给自己规定了很多的原则,比如:拒绝程式化,在发展过程中,不套用已有的、成熟的理念、模式和设计;针对每个物业,从一张白纸开始,寻找一个全新的可能性;不和任何品牌组织联姻。不设定固定的工作模式等等。
说这么多,还是得用璞丽来检验一下他们有没有做到。
上海,这个各大国际酒店品牌惨烈竞争的战场,当时名列前茅的几位战士是君悦、丽思卡尔顿、半岛等等。上海的商务人士和常旅客们也早已习惯了金碧辉煌的殖民风格,觉得这就是“五星级酒店”该有的样子。
09年,以“都会桃源”为理念的璞丽开业,定价直接达到了350刀每晚,要知道,当年上海的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大概在220刀每晚。这让很多人都很好奇,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众酒店哪来的底气敢把房价定这么高?
后来去住过的人回来都说“真香”。
璞丽从落客区开始,就一步步开始营造“都会桃源”的概念:从市政路开始,用灰砖、竹林、低调的标识去建立领域感,“天圆地方”的雨棚加上竹林,跳脱了洋酒店们气派的落客区的桎梏,营造了别样的中式仪式感。
▲ 璞丽的Approach的各个元素
酒店主入口的雕塑是一组拴马桩。用传统的中国元素去体现酒店的文化感。而这个手法,后来也被普及到了大江南北的中式项目中了。拴马桩左侧,是一个安静的水院,纱帘围合着廊子,穿越的过程仿佛正在进入一个隐秘的空间。果然,进入了一个让人震撼的过厅,香氛、灯光、过厅正中的水坛、水坛里漂浮的莲花,瞬间剥离你身上残存的外界的繁杂。让你准备好进入都会桃源的世界。
Jaya设计的整个Approach的逻辑,由于太过经典,以至于后续URC的项目无一例外都在复制,包括你去看看Yabu在杭州柏悦的Approach的处理,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堂部分,Jaya将URC超前的产品思路,落实为一个非常精彩的样本:首先是弱化传统大堂的明确功能分隔,由于建筑预留的是一个大开间小进深的空间。设计时就没有再去划分出细碎的前台、礼宾部、独立的大堂吧等等。直接将前台、大堂吧二合一,形成了一个名为Long Bar的空间。
▲ 璞丽一层平面图
Jaya利用了空间内的四颗柱子,将其拉长,变成柱廊,同时很好的结合了卡座的功能。另一侧则是使用发光的夹绢玻璃、烛台去营造阵列感。两种立面结合起来形成了很好的对称感和仪式感。酒店公区早早的实践了无主灯设计,吊顶处理得十分简洁,地面采用了噱头十足的故宫同款“金砖”,虽然大部分材料颜色很深,但整体并不让人觉得压抑。
▲ 璞丽大堂及细节
长吧作为URC酒店的经典设计,有几个重要的要素:首先是良好的景观作为背景;吧台两侧30cm的高差,让服务人员站立时的高度和客人坐下时视线高度基本齐平。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组合灯具连续的使用;一体的台面;不超过桌面的座椅等等。
▲ 璞丽“Long Bar”的细节
长吧的设计经典到至今仍被各种室内公司在各种中式售楼部里复制,他们都得好好感谢一下Jaya的贡献。
在入口的一侧,设置的图书馆也成为了URC酒店的标志性元素。这个区域内,除了书架外,都是大块面的墙面划分,专门设计的低长窗结合水院的小景,引入适量的自然光,再配合静谧灯光的壁炉。相比于那些贵气逼人、繁忙嘈杂的大堂,确实是营造出了别样的休闲感和度假感。
▲ 璞丽图书馆
室外部分,Layan起初将其设计为纯粹的观赏性花园,后来在业主和URC共同的讨论下,将一部分改为了户外酒吧兼活动场地。这个被竹林包围,同时拥有静谧水院的空间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成为了LV、Jimmy Choo等大牌十分喜爱的活动场地。
▲ 璞丽户外露天花园
璞丽开业10年至今,依然以50%的回头客率和80%+的入住率傲视着上海其他竞品。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房间数量和房间的设计。
璞丽拥有将近230间客房,远超一般精品酒店四五十间房的规模。这让其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极大的优势和灵活性。这样一个位置核心,交通便利,硬件不错的酒店,吸引了大量商务客群的入住。这部分客群厚度很厚,同时重复入住率高,最终变成了璞丽的忠实主力客群,再加上其他的休闲度假的客群一起,形成了璞丽极高的入住率和良好的业绩。
▲ 从左至右:经典客房、特级套房、经典套房
房间本身的设计也颇多亮点,基础房型45平米起步还拥有着大开间及静安公园的好景观,放到现在的上海市场上也仍然极具竞争力。
▲ 璞丽客房及细节
具体到设计上,Jaya使用自己在GHM已经初步纯熟的设计风格,对那时还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中国客群进行了一次降维打击:整个房间的材料体系其实非常简单,灰砖、夹绢玻璃、藤编等等,却营造出了一种极度中式的客房美学。
以卫生间为例,Jaya在基础房就配置了双台盆,这也成为URC后续客房的标配;同时用定制的立柱洗手盆、中式味十足的浴室镜加上藤编的浴室柜,让习惯了浓墨重彩、大理石台面、线条繁复的卫浴五金的客人们耳目一新。顺便提一句,璞丽的卫浴设计至今都还“活跃”在各大中式别墅、叠拼样板间里。
客房硬件的超前还体现在所有灯具都是多级调光,早早就配备了Bose的音响等等。这也是你现在去住璞丽,除了觉得电视的尺寸小了一点之外,其他硬件丝毫不觉得落伍的原因。
餐饮部分,URC的思路也很清晰,就是做小做精。开业初期,由主厨Dane Clouston掌勺静安餐厅,但由于餐厅和菜品的形象比较模糊,整体口碑比较一般,客群大部分为住店客。到了15 年,业主希望对餐厅进行重新包装,以吸引更多酒店住客以外的客人,在时任行政主厨Micheal Wilson的建议下,餐厅以法式 Bistro重新定位。
▲ PHÉNIX Eatery & Bar @ Puli
最终,餐厅在16年重新以“斐霓絲餐厅酒吧”面世,通过推出一系列的菜品和推广,在当年就入榜刚刚进入中国的米其林,并获得了米其林一星。虽然没几年米其林的口碑就崩坏了,但是还是不能抹灭斐霓絲转型的励志。
水疗和康体部分,早期以Anantara SPA的名义运营,近期改为了URC自创的UR SPA。泳池的男女更衣室区域都配置了环境很不错的泡池,加上氛围静谧的泳池,整体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 璞丽泳池
整个璞丽的材料体系是非常贯彻和统一的。灰砖、藤编、木材、夹绢玻璃几乎贯彻了所有的空间。Jaya用很少的材料去延展出了整个酒店完整的体系,实现了非常统一和连贯的空间体验。可以说Jaya把URC的DNA、中国的历史和遗产、场地的特质都编制到了璞丽空间中的方方面面。
小结一下,Layan和Jaya的合作,让越洋广场里这个本来前途不明的酒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让URC看起来很不常规的思路真实的落地,奠定了URC从此之后的发展基础。同时,Jaya的设计引领了“新中式”风格的进一步发展,深刻的影响了未来数十年中国室内设计界的审美。
璞丽惊艳亮相后,触动了很多潜在的业主和老板们,其中一个,是武汉虹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招华,黄老板此前已经在光谷开发了一个名为虹景花园的楼盘,这个项目还剩余一块商业用地,让他很是头痛。
璞丽的开业让黄老板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找到URC,希望他们能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能达到璞丽的效果和收益。URC则指派了Layan担纲项目从建筑到室内的设计,要求也相当明确:“复刻”一个璞丽!,最终,这个酒店被取名为璞瑜,意为璞玉。希望能在武汉落地一个“都会桃源”的样本。
实际上,酒店整体的规模不再是璞丽那种客房数加强的“精品酒店”规模,而是扩展为一个完整的五星级酒店的配置,项目包含332间客房,全日餐厅、中餐厅、意大利餐厅共三间餐厅,宴会空间也扩展为标准的宴会厅+一堆Studio。酒吧除了大堂吧之外,甚至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带户外空间的“外滩吧”。Layan的挑战是如何将Jaya建立的语汇和设计手法,扩展到更大的尺度上,同时还不能照搬,需要对材料、部品、软装的细节进行“差异化”的调整。另外,还要落实出武汉版“都会桃源”的表达。落客区,Layan复制了一部分璞丽相当成功的设计元素,包括同款的雨棚,此外还专门开辟了一条长的水池和景墙去隔绝外界的嘈杂,同时入口处放置了一组编磬雕塑来表达荆楚文化。为了能沿用璞丽的大堂逻辑,Layan在主入口和宴会落客区都设计了很长的通道将人流引向建筑深处,这样能保证形成一块独立完整的用来做长吧的区域,同时也能更好的组织电梯厅、图书馆的关系和视觉效果。廊道采用了大量米色的毛面石材,同时布置了莲花、小雕塑等艺术品。实话来讲,效果不如璞丽,一是空间色调太浅,而是整体材质比较均质,空间又缺乏戏剧化的变化。让人在到达时有点困惑。 进入大堂后,通过性的廊道继续沿用了米白石材,虽然这个空间感是类似璞丽的。但还是由于整体的材质和色调太过统一的缘故,冲击感还是被削弱了不少,难以形成十足的记忆点。 关于长吧的“复刻”也做得不太好,由于建筑空间的进深很大。Layan在设计时,无法按照璞丽一排卡座+长吧的逻辑来组织,于是他们再镜像出了一组吧台和两排座椅出来。虽然长吧长度达到33M,空间高度达到了10米。但也改变不了整体空间很“方”的感觉。最终大堂形成了一个两组“长吧”居中为核心,比例略显奇怪的加大版的大堂吧的空间。特别是一侧的图书墙质感也不够好,更加削弱了整个空间的调性。更要命的是,长吧窗外正对的景观也是灾难性的,酒店开业时,刚开始是修地铁,后来又开始修高架。到19年高价才修好,可以想见酒店开业前几年饱受噪音和杂乱场景的干扰。也是把“都会桃源”的理念削弱到丝毫不剩,还是挺让人遗憾的。客房的设计也充分的检验了一个问题:房间布局带给人的暗示感是远远强于具体的设计手法的。璞瑜的房间虽然大面上很像璞丽,但是基础房型的布局太像商务酒店了。Layan努力的为客房增加了很多“度假感”的细节,比如在基础房型内硬生生的把一个只够做单台盆的尺寸做成了Mini双台盆;还为浴缸配置了电视、电动旋转格栅等等,但还是很难让人产生真正的放松感和度假感。其他餐饮、康体、宴会的部分,就不过多赘述。大致还是基于璞丽逻辑下的空间感塑造和细节修改。整个酒店还是有一点商务五星级酒店套图璞丽的“不搭感”。让人感觉缺少一点灵气。不过Layan从建筑事务所转型室内,第一次完整的做这种大型酒店(之前还做了一个蓝汐),能做到这个程度,还是能给80分吧。带着URC和Layan的加持,虹景的黄老板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在开业时向媒体放话:“我们酒店的硬件条件是独一无二的,都不需要去评星”。并且,在市区其他竞品普遍还700+定价的情况下,将价格直接对标璞丽,定到了1500+以上。希望能复制璞丽的辉煌。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酒店在2013年11月开业。接着,便迎来了惨淡的经营结果。由于此时的光谷实在太过偏僻,且周边全都处于施工状态。据说酒店的入住率一度不到10%。终于,开业2年后,黄老板痛下决心,于2015年7月年将酒店换牌为凯悦,期待利用凯悦的常客体系,为酒店带来更多的客流。不过目前看来,效果也不太理想,酒店还在19年凯悦的评级体系中从CAT2被下调至CAT1。凯悦进驻后,对酒店也做了不少改动,原本的落客区被关闭,现在所有车行人行都使用原宴会区的落客区,凯悦还在28楼专门开辟出了嘉宾轩。而原来6层的外滩吧由于客流过少,直接被外包,目前经营着一个普拉提健身中心。复盘一下璞瑜,黄老板想通过产品力去突破房价天花板和好的经营结果的初衷是没问题的,但是,一个酒店能良好经营,还是得依靠酒店自身的交通、位置、客群厚度这些核心条件。由于璞丽太过成功,URC和黄老板都相信这是产品力所带来的。却忽视了璞丽本身绝佳的位置和超级厚的客群。
在璞瑜开业后不久,一场盛大的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主题是关于英祥集团和URC的合作,两方将联手在成都落地一家酒店,取名为璞锦。
璞锦选址于英祥财富领域项目,这个项目位置十分不错,项目斜对面就是IKEA。然而这个项目也是命途多舛。一开始官宣将于15年底开业,然后到了15年,又说会在16年开业。到了16年,就直接从URC的官网上下架了。项目至今还处于烂尾状态,没有酒店进驻,估计是业主资金的问题。
▲ 璞锦选址英祥·财富领域
不过可以通过review一下Layan当年的方案。去梳理出URC转型道路和Layan的成长脉络。璞锦设计于2014年,距离06年设计的璞丽已经过去了8年,此时的URC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力都需要更新。好在英祥没有要求U再“复刻”一个璞丽。这给了Layan很大的发挥空间。
大堂的设计上,依然沿用了标志性的长吧和柱廊的逻辑。不过是以T字型的空间关系来组织的。由于建筑内部有一个水院,便结合水院布置了主要的休闲座椅。
▲ 璞锦首层平面图 ▲ 璞锦大堂剖面图
不过根据方案来看,这个设计的落地效果也值得怀疑,除开柱廊“包裹”着的座椅部分,靠窗的座位缺乏围合,容易沦为等候区。而Long Bar又被放置在一个狭长低矮的空间内,并且被设计成了双边的吧台,这种空间感受特别像参加一个商务宴会时所坐的大长桌。缺乏应有的休闲感和私密感。
▲ 璞锦大堂效果图
大堂整体色调变浅变时尚了,以胡桃木色和橙色调为主。空间延续了璞丽图书馆里经典的墙面上下大块面材质分隔的手法。由于没有做图书馆的条件,于是把“廊柱”的墙面上做成了书架,兼一部分图书馆的功能。
璞锦还结合水院设置了一个茶馆,比较符合成都的调性。室内采用类似的大块面的材质区分的手法,加上壁炉,去营造一种区隔于传统成都老茶馆的现代感的氛围和体验。
▲ 璞锦茶室效果图
客房部分,建筑预留的还是常规商务酒店的开间进深,Layan只好在盥洗区域下功夫,利用一个圆形的浴缸来组织卫生间的布局,试图创造一个内向的度假感的内核。
▲ 璞锦基础房型及套房平面图
客房硬装部分,Layan利用大块面的材质去区分出起居、睡眠等功能。客房内的格栅、灯具、柜体都在Jaya搭建的体系上进行了大幅的调整。想营造出更现代、更年轻的度假氛围。
▲ 璞锦基础房型效果图
▲ 璞锦套房效果图
URC还在璞锦内第一次引入了行政酒廊,希望以更专属和私密服务,去扩展和拔高自己的服务标准和客户体验。
▲ 璞锦行政酒廊效果图
如果璞锦能真的落地,以项目的位置和产品力来说,我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成都高新区和天府新区的房价标杆应该是问题不大的(截至目前竞争对手也就首座万豪、希尔顿和费尔蒙)。
这个项目还是挺可惜的。
在12-14这个时期,URC还扩展了几个大客户,其中一个是秦森集团。
秦森的老板秦同千是一个比养云安缦的老板马达东走得更极致的人,他1963年出生,在30岁左右时便开始捣腾古建,而他这个爱好也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到了2000年左右,他开始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收购古宅,由于古建筑保护的需要,他甚至花费超过千万,在家乡上虞搭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仓库来保存相关的构件,同时,高昂的开销和不知如何将古建再利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转机在2008年,秦同千遇到了时任绍兴市长张金如,提起了想搞一个古建筑博物园的想法,他认为这些老建筑需要重新投入到使用之中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他的这一想法让敏锐的张金如意识到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于是他迅速拍板,决定将这一项目作为绍兴市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于绍兴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内的宛委山。
▲ 绍兴品臻园
2009年5月18日,绍兴“品臻园”正式开工。占地约19.7万平方米,包含22栋古建、30栋新建的产权度假酒店、精品酒店、艺术馆、书院、主题文化生活中心等设施。模式跟马达东在搞的养云国际社区非常类似。
到了12年8月,秦同千又在上海青浦朱家角,以同样的模式启动了另一个项目——上海品臻园。这个项目包含了29栋邻湖别墅、10栋酒店式公寓、精品酒店和艺术馆等等。里面落位的核心古建是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明代“江南第一官厅”五凤楼及一座晚清戏台。
▲ 上海品臻园
新建的“产权式酒店”和由古建改造成的“别墅”的经营思路比较简单,找到合适的人卖掉就行。而关于酒店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则是一个难题,秦同千需要找到懂“中式”的酒店管理方,并且还要能提供“中式”酒店的产品解决方案。这一点让他没少花功夫,他先后接触了悦榕庄、香格里拉等等,直至找到了URC。
URC还是利用璞丽的呈现,说服了秦同千,并顺利的拿下了秦森在绍兴和朱家角两个项目里的酒店。并分别将它们命名为燊榕酒店和璞燊酒店。到了12年,URC甚至还派驻了管理层去筹备两家酒店的开业,开业时间预估在13和14年。
但是,秦同千在12年底认识了正积极在国内寻找新机会的Adrian Zecha,Adrian Zecha那时刚刚宣布以GHM的名义,和北京首旅一起创立了新的品牌——安麓(AHN LUH)。接触一段时间后,秦同千决定放弃URC,携手安麓,毕竟安缦创始人创立的新品牌的名头太具诱惑力。另外,如果你还记得,Markus Engel还在The Datai干过,而URC的COO John Laing,也是从GHM出来的,面对他们的前大Boss的挖角,估计他的内心也很无奈吧。
最终,这两家物业以绍兴兰亭安麓和上海朱家角安的名头面世。兰亭安麓还是Jaya的遗作之一(还有至今尚未面世的九寨沟丽思卡尔顿)。想想他们曾为URC,也是让人挺感叹的。
▲ 绍兴兰亭安麓
▲ 上海朱家角安麓
痛失这两家物业之后,URC进入了相当长的沉寂期。在此后的6年里,没有一家新物业开业。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国际包括中国的酒店业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正好URC得以重新出发,去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和更新自身的产品理念,积攒着能量,等待着下一次的爆发。 “东道艺术”✔
2015年,airbnb已经风靡全球,成功的进行了融资,对传统酒店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禁让Markus Engel开始思考,在纽约这样的城市,花800刀去住一个所谓的“正经”五星级酒店和花一半的价格,在东村住一个很酷的一居室套房的核心体验到底差别在哪里?
我们现在所谓的奢华体验,和早年欧美航空公司头等舱、带着管家乘火车出游的体验相比,完全不是同一个水平的“奢华”。我们住着所谓的奢华酒店,早上醒来永远面对千篇一律的自助早餐。虽然我们早已可以随意的买到奢侈品包包,却难享真正的“奢华”体验。
▲ 随着今年来酒店硬件水平的提升,客户体验反而下降
酒店业的进步速度真的不快,世界上有无数牙医在告诉大家睡前吃巧克力对牙齿不好,但是酒管公司们仍然喜欢在开夜床时,在客人枕边上放一块巧克力;在北美,还发生着15刀买一个“慢速”wifi,20刀买一个“高速”wifi的事情;虽然我们已经有很多酒店已经普及了阿里信用住,但还是有不少酒店需要在退房时盘问你是否使用了Mini Bar,会因为你吃了一包花生,当着你面让管家跑着去查房,确认你没有欺骗酒店...
而业主方、酒管公司和设计师们,还沉浸在只要有好的设计,就能打动客户、赚取溢价的幻觉之中。埃森哲曾在2017年曾让约5万名常旅客们对于影响酒店体验的要素进行排序,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排在最前的竟然是网络速度、床的舒适度、甚至是免费饮用水的数量这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细节。
▲ 埃森哲在17年做的酒店客户体验调查
URC基于酒店业当下的现状和不足,去重新梳理出了他们理想的下一代奢华酒店的关键要素,比如建筑、室内与客户体验的交融;智能化、无纸化的科技趋势;更加注重在地性的设计和目的地体验等等。
基于这些价值点和主张,URC在2017年提出了全新的理念,甚至创造了一个词汇——HOSTMANSHIP,中文取义东道主精神,翻译为“东道艺术”。
“东道艺术——东道艺术不是一幅抽象派油画,它是囊括了创新、直觉、慷慨等元素的创作品,带领进入超越传统奢华的感官探险旅程。我们建立了一个让客人深深地感觉被期盼着的天地,这里有着以人為本、以客為尊的文化,可以恣意享受“雕琢奢华”式体验。”
当然以上的描述还是太过抽象,URC把它落实为了一系列服务主张:
▲ LUXE City Guide
当然以上只是部分服务内容,URC还梳理了比如智能化设备等等改进,核心还是希望建立新的服务标准区隔对手,同时能让客人在URC的酒店获得更上一层楼的奢华体验。
而东道艺术这些主张,在URC的第二代产品——璞尚、The Ruma、璞瑄进行了完整的落地。 2009年左右,七匹狼的董事长周永伟萌生了做地产的想法,他拿到了厦门五缘湾最后一块临海的内湾居住用地。之前没做过住宅的他,跳脱传统地产思维,直接请了一堆大师帮他进行产品规划和设计。
当然,那还是一个靠大师就能杀出一片天地的时代。这个名为恒禾七尚的豪宅项目在2012年一经推出,让当年的地产界耳目一新。很快还获得了“亚洲十大豪宅”之类的称号。
▲ 厦门五缘湾恒禾七尚
与这块地同时获取的,还有一块商务用地,准备开发成酒店。周老板对于随处可见的商务酒店完全不感冒,他希望能打造一个更具文化内涵,更高端,也更有意义的酒店。
周老板的团队曾对当时所有国际奢华酒店品牌做了了解与分析,但并没得出结论。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入住了璞丽酒店,酒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这才联系到URC,希望能一起打造一个具备厦门城市气质和文化标签的高端酒店。
2012年12月,恒禾置业宣布与URC签约,并将酒店命名为璞尚。
▲ 璞尚鸟瞰图
璞尚由Layan从建筑到室内完整操刀。项目的建筑在13年底就完成了报规报建,在14年就完成了室内设计。从时间上来说,璞尚的设计时间还要早于璞锦。
整个酒店包含了188间客房、6个Villa,共有2个餐厅和高标准的宴会空间和康体设施。不大的规模,占地却达到了3.3W平米,可以说完全是按照一个Resort酒店来设计的。
▲ 璞尚总图
酒店的建筑设计应该没少借鉴Kerry Hill和Geoffrey Bawa。C字型的建筑布局、大量水院、贯穿首层的廊道体系,简直So Kerry Hill...这些手法也让酒店拥有了浓浓的东南亚度假感。
设置这么多水面的逻辑是还是为了让每个房间都有View,Kerry Hill在操作GHM的酒店时,C字型的建筑应该都是布置单廊客房,还要保证廊道有自然采光。然而Layan为了保证房间数量,做了双边内廊的设计,这也是C字建筑很“胖”的原因。
▲ 璞尚:建筑、外廊(深红)、内廊(浅红)、水面关系
在这个逻辑下,璞尚的房间拥有了普通(东西向客房)、园景(西楼南部客房)、海景(西楼北侧套房+东楼南侧客房)三种View级别的房型。
落客区,早期方案还是熟悉的天圆地方加竹林落客区,到后来实施时,终于取消了雨棚,换了一颗精神的树,变得更加简洁和现代。
▲ 左:早期效果图 右:落客区实景
大堂这次发挥得不错,上半部基本完美复刻了璞丽长吧的逻辑和尺度,在下半部分,直接将柱廊镜像,不再去追求走廊要直接连图书馆这些平面原则。这样的改动,反而形成了一个高度对称并且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堂空间。
▲ 璞尚大堂平面图
整体色调也摆脱了璞丽的深色风,用清新、简洁的色调营造了明快、放松的休闲感。璞尚的色彩、材料体系,其实跟璞锦非常类似,Layan经过这些年的成长,终于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和体系。
这次Layan对长吧的灯具、部品、材质、软装都进行了改款和升级,虽然大面上没那么“像”Jaya了,但精髓依然在。璞尚长吧的完成度非常高,服务区域的下沉、吧台背后五缘湾帆船码头的良好景观都让酒吧的上座率很高,晚上点一杯特调鸡尾酒,感受还是很好的。
▲ 璞尚大堂及长吧
Jaya在璞丽运用的其中一个标志性的手法,就是墙面的上下大块面的分隔处理,用两种简单的材料对比,以及通过灯光去塑造整个空间的氛围感。而Layan在设计璞尚的图书馆时,也遵循了这个原则,只是使用了新的材料,图书馆的设计也是达成了和璞丽高度神似的效果。
▲ 璞尚图书馆
璞尚的另一大亮点是室外部分,由于在首层植入了廊架体系,和建筑会形成紧贴、脱开、贯穿等各种关系,而酒店的内院几乎都设置了水面。建筑、廊道、水面三者交叠,形成了异常丰富的空间体验。
▲ 璞尚室外空间
来说说餐饮部分,Layan在璞尚两间餐厅的发挥尚可,中餐厅以红砖为主题,相较于以前璞丽的灰砖,这个改法其实很聪明,迅速就能换一个卖相,再搭配上层层叠叠的柚木色格栅,中餐厅整体的调性还挺好。
▲ 璞尚中餐厅,以红砖为主题
▲ 璞尚中餐厅,内部的水院和包房
西餐厅硬装还是延续之前提到的大块面划分的思路,虽然内部布置了一个酒吧。但整体内部空间层次显得略简单,空间有点“傻大”。包括这么大尺度下的小酒吧,也不太让人有坐一坐的想法就是了。
▲ 璞尚西餐厅,墙面同样的大块面材质区分
中餐厅的半室外部分反而很精彩,临水的灰空间结合廊架的部分,让人想起了Bawa的代表作之一Blue Water Hotel。BTW,西餐厅的牛排出品很不错,去住的话可以一试。
▲ 璞尚西餐厅外部,神似Bawa的Blue Water Hotel
客房部分,65㎡起的基础房型面积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布局方面,Layan将床对向窗,使景观资源最大化,房间内还配置了独立衣帽间、双台盆、大阳台等。房间整体的度假感还是比较足的。
▲ 左:璞尚基础客房,右:璞尚套房
盥洗区部分做得非常开放,三扇移门可以被推到任意位置,实现最大程度的通透,而海景房住客的正确泡澡姿势,是把移门推向两侧,让浴缸无遮挡的正对五缘湾。来一个既开放又私密的海景澡。
▲ 璞尚基础房型
URC想要实现的智能化的部分,则是以一台Loewe的电视为核心,搭建了一套多媒体系统。床头的面板集成了蓝牙接收器、音频输入、HDMI等等。希望能通过Plug&Play,让Loewe电视成为客房内的媒体中心。
但实际体验则让人一言难尽,手机连上蓝牙后实际是通过电视播放声音,所以还得在电视的信号源一个一个切换查找,看看多达10个的信号源里哪一个是蓝牙频道。至于这个只有32寸、还是1080P的loewe电视的画质和音质,也是让人觉得十分感人。
▲ 璞尚客房细节
真心奉劝URC,要搞智能化还真的得走点心,Loewe不是Sony,除了能让酒店公众号写手们“Amazing”以外,完全无法信仰充值。在这个4K早已普及,已经走向8K;音响开始标配Sound Bar的时代,还拿一个连投屏都没有的弱鸡电视来装X,是要被时代抛弃的。
▲ 璞尚的UR SPA的下沉水院,尚未开业
分析完璞尚,可以感受到璞尚从设计、硬件、理念上,都被URC作为第二代产品的标杆在打造。然而,19年9月23日,在酒店开业不到1年的情况下,URC收到了恒禾置地单方面撤牌的通知,酒店改名为七尚。URC则随后则发声明,表示将采取法律诉讼手段来解决。
然而恒禾的执行力强到发出换牌通告的一周之内,酒店的各处标识和物料已丝毫不见璞尚的痕迹。而立鼎世的官网也已配合的将酒店名称改为了七尚。只有URC,还倔强的在其官网上保留璞尚的存在。
换牌的闹剧,大概率还是璞尚的经营没有达到恒禾的预期,璞瑜的教训仍然在上演。
璞尚的位置还是太偏了,距离机场仅15min对于广泛的商务客群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好事。而恒禾又投入了不小的代价来实现这个产品,所以璞尚的定价还不低,如果想依靠有情调的中产阶级和追求设计的粉丝们来维持入住率,自然是难以为继。除非周边有大量商务办公产业的引入,酒店的经营状态很难有大的改变。
所以璞尚又以血和泪的教训,告诫广大业主们,开酒店不要凭想象和情怀,选址慎重慎重再慎重。 2009年12月,马来西亚知名房地产开发商毅成集团(Ireka Corporation Berhad)在吉隆坡双子塔附近的jalan kia peng路获取了一块土地。准备开发成一个集豪华服务式公寓、精品酒店为一体的高端商住项目。
▲ 左上的The Ruma距离双子塔仅一街之隔
由于土地手续和相关程序问题,项目直到2011年底才正式启动开发。建筑设计聘请了马来西亚本土的建筑事务所BEP Akitek。塔楼的下部为地上停车场、中段为精品酒店,上部为服务式公寓,而这些功能非常直接的在立面上以错落的体量体现出来。
▲ The Ruma by BEP Akitek
Ireka Corp是一家家族企业,他家的公子哥Datuk Lai在父亲的鼓励下,到伦敦Bartlett建筑学院学习建筑学并成为了一名建筑师,还在伦敦和香港的事务所画过图。后来在其父亲的召唤下,“终于”回家继承了家业,并操刀了公司的一个酒店项目——吉隆坡威斯汀。
面对双子塔旁的这个项目,Datuk Lai思考了很久,决定将其命名为The Ruma。Ruma在马来语中有家的意思。既然已经玩过了国际连锁酒店品牌,作为建筑师的他,更希望这个位置绝佳的项目能做成一个充分体现马来本土文化和特色的精品项目。
酒店方的选择,他也陆续搜寻了不少当时不错的酒店名单。一天,名单上出现的The Puli让他提起了兴趣,怎么之前从来没听说这个酒店和品牌?于是他飞到上海,亲自体验了一下这家小众的酒店。
▲ Datuk Lai&Markus Engel@The Ruma
璞丽深深的打动了Datuk Lai,他迅速的联系到了Markus Engel。两人一拍即合,迅速敲定了这个项目的合作。而且,URC除了负责酒店部分外,还要负责服务式公寓在中国等地的销售,自信的URC甚至还做了首五年6%固定租金收益的销售承诺。
设计师的选择,URC将项目委托给了来自上海的MQ Studio。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事务所由英国人Andy Hall创立,他从97年起就已经定居上海,深耕中国多年。此前事务所一直偏向餐饮和零售空间的设计,直到URC让其参与了璞燊的设计工作,配合Jaya完成部分室内设计。
当然,由于12年底,璞燊换牌安麓,URC出局,MQ Studio也从这个项目出局,就顺势接手了The Ruma的室内设计工作。
The Ruma包含了253间客房及套房,整栋楼规划了一个全日餐厅、三间酒吧、水疗及康体设施,规模和硬件配置特别接近璞丽。
▲ approach,右侧为进门后的过厅"鸟笼"
室内的功能设置和空间逻辑也部分参照了璞丽,比如从落客区进入酒店后的第一个节点,以“鸟笼”为概念所做的过厅,空间也很戏剧化,跟璞丽、璞瑜的过厅逻辑非常类似。
▲ The Ruma 大堂
进入大堂区域,用旋转楼梯作为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通向二楼的全日餐厅。墙面使用了马来西亚常见的毛面石材,天花用红铜来塑造氛围感,同时表现马来久远的采矿史,地面则从中国搬来了“金砖”。整体形成了一个很“暖”的室内氛围。
▲ The Ruma 大堂图书馆
大堂内除了一侧的前台,背后还藏了一个小小的大堂吧,兼作图书馆使用。所以由于建筑只留有一个柱网的进深,整个大堂还是相当集约的。
The Ruma 6层的设计是一个亮点,这一层包含了泳池、Sun Deck、酒吧、UR SPA、健身房、宴会的功能,是一个高度复合的楼层。 ▲ The Ruma 6th Floor Plan
虽然官方照拍得可以直接看到双子塔,但泳池实际上是利用塔楼的停车场体块的屋顶来建造的,而Ruma又和旁边的居民楼隔得很近,所以实际体验不太好。
▲ The Ruma 泳池和休闲平台
▲ The Ruma 6层复合的宴会区
宴会区由会议室、Lounge和Open Kitchen三个部分组成,可以灵活的组合在一起,承接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宴会。在这里也落实了“东道艺术”里住客可以使用2小时会议室的服务标准。
▲ 左:基础房型 右:经典套房
客房部分,基础房型43平米起,大开间布局,盥洗区还是熟悉的双台盆,而且很Jaya,由于开间的原因,也没做到淋浴单独分离,客房整体平面中规中矩。室内硬装走殖民风,加入了很多马来手工元素和小的艺术品,部分软装有点Aman感,整体算比较有设计感的家居风。
▲ 经典客房实景
The Ruma于2018年11月30日开业,前期很多国内URC的粉丝慕名前去入住。作为URC的首次“出海”,The Ruma最大的问题是很难达到当年璞丽在国内的影响力,不管从产品还是经营,这就让URC做“出海”这件事看起来很可疑。
虽然URC一直强调自己有结合场地定制出在地性很强的产品的能力,这话在中国我信,但以MQ Studio这种Base Shanghai的事务所在马来做出的设计,远没有达到当年Jaya对于中国产生的引领力的水平。
那为什么要拿着自己尚且存疑的能力,出去硬拼别人可能已经相当强大的能力呢?相信市场最终还是会给出一个公平的回答。
07年左右,嘉德中国竞得了王府井大街一号的用地,准备将其打造为一个容纳总部办公、拍卖行、艺术馆和酒店的综合项目。
他们首先找到了MAD来做方案,08年,马岩松拿出了“多层庭院”的方案。他将项目设计为一个由多层庭院空间结构堆栈而成的复杂的肌体组织的形式。
可是这块地的位置太重要了,它位于北京的核心区域,北侧是中国美术馆、西侧是现存的胡同建筑,北京规划局和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在过去二十年中拒绝了几十个建筑设计提案,这也是这块地一直没有得到开发的原因。
▲ 左:MAD×皇都艺术中心 右:嘉德艺术中心
很不幸,马工的方案专家也没看上。
2010年,中国人民对“大裤衩”的讨论依旧没有降温,主创设计师奥雷舍人却已经决定脱离OMA,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单干。嘉德迅速联系到了他,希望他能给出这块地的解决方案,毕竟舍人同志的“大裤衩”方案都能通过,这块地应该难不到他吧?
最终,舍人给出了他的解法,他用像素化的体块对话周边遗留下来的小尺度胡同民居,而上部则采用一个简洁的类似玻璃砖肌理的方形体量,保持透明性的同时又能与周边的大型建筑在尺度上进行对话。最终形成了一个有点“超现实”的建筑方案。
▲ 嘉德艺术中心尺度分析
整个建筑继续践行他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和Narrative Hybrid的理念,嘉德艺术中心不是传统、单一的文化建筑,而是包含了复杂功能的综合体,每种功能在形式上都有明确的对应,却又高度融合。他希望能在这种混杂的建筑里,创造出具极具故事性的空间体验。 ▲ 建筑功能Diagram
在下部像素化体量的立面处理上,他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富春山居图》为底,以参数化的方式,在基座上开洞,形成类似蚀刻的效果。不过这个想法的技术实现难度太高,在整块石材上开洞而不让石材碎裂是个大问题。最后只能简单粗暴的把“像素点”放大。变成了“我知道它是富春山居图但是我看不出来”的立面效果。 ▲ 建筑立面的概念来自于《富春山居图》
嘉德对于建筑的功能想得非常清楚,本身获取这块土地就是公司发展的战略性考虑,他们希望能打造一个稳定、包容和具有辐射性的平台。所以建筑有三大块功能:展览、展示和拍卖;办公、经营、艺术品储存;最后是综合配套服务比如酒店、咖啡厅、图书馆。
对于核心的拍卖部分,嘉德希望能让相关的服务、运营和管理更高效,降低成本。艺术中心建成后,嘉德将告别以往租用第三方场地开办拍卖会的经历,成为中国首家拥有专属拍卖空间的拍卖行。
▲ 嘉德艺术中心
当然,嘉德想实现的远非止于拍卖“本行”,还希望能够给到更多展览方面的支持。拍卖一年只有两季,但拍卖行和藏家的沟通及市场推广是长线工作,需要一个场地来持续推介藏家和艺术家的作品。除此之外,嘉德还希望扩大社会覆盖面,广泛地向社会上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不同题材、风格、样式的高水准、高品质活动,使嘉德对外的触点变得更加丰富。
▲ 嘉德艺术中心举办过的部分展览
在充分理解整个建筑的定位之后,再回头看看酒店的很多问题,比如客房数只有116间、宴会设施很弱等等,就比较好理解了。特别是酒店不设泳池是为了不淹藏品云云,听听就好,都过了9102年了,泳池不渗漏也重新变成了高精尖技术难题了。这一切的核心还是,酒店真的只是嘉德艺术中心的一部分配套!
这个项目真正的挑战是复杂的平面功能、流线设计;特殊的地理位置牵扯出的冗长审批;1700平米大跨无柱展览空间所需的地基结构;与旁边中国美术馆地铁站修建过程中,彼此交织产生的工程技术难题等等。所以这个建筑的实现过程还是非常不易的。
酒店虽然只是配套,但嘉德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时任CEO寇勤举过一个例子,以前他住酒店去征集作品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痛点:一些画、器物没有办法在酒店存放,房间里的保险箱太小,把一个几百万的作品交给前台保管又不现实。所以嘉德特别要求设计师在房间内设计一个全世界最大的酒店客房保险箱。一米多深,半人高,画、瓷器都放得进去,防水、防盗、防爆破。
▲ 嘉德艺术基座立面上唯一通透的部分作为了茶室
嘉德还构想了很多特色功能,比如要求舍人在大堂做一个能看故宫的茶室,希望在北京收藏茶、赏茶、玩茶的人,都可以在这里鉴赏交流,看着故宫喝茶。还要求在八楼的行政酒廊,专门设计一个Open Kitchen,让这里成为艺术与美食的碰撞之地,甚至可以在这里复原张大千的菜谱等等。
起初被指派来完成酒店设计的设计师是Peter Remidios。Peter Remidios在14年已经完成了酒店室内的概念设计。但此时酒店还没有确定管理方和名字。就在同一阶段,嘉德找到了URC洽谈合作,2015年2月,酒店正式官宣由URC管理,取名为璞瑄。
URC的加入,意味着Peter Remidios的退出,URC指派MQ Studio按照URC的产品逻辑修改酒店的室内方案。公平的说,目前的实施方案,80%都是按照Remedios Studio(后文简称RS)的方案来实施的。MQ Studio主要修改的部分为大堂、酒廊和西餐厅。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RS的原方案和MQ Studio的实施方案,来分析“URC感”酒店的设计要素。
酒店一层只是一个接待大堂,所以自然无法实现璞丽的过厅逻辑,室内走的对称感路线,中间过道部分的铺装采用了金砖,两侧则分别布置了礼宾台和休息等候区。
▲ 上:RS大堂方案,下:MQ Studio方案
对比RS版和实施版的方案,可以看到MQ studio仅仅对RS的方案进行了微调,主要是对右侧休息区的进深进行了缩减,和左侧的礼宾台的进深一致。形成更强的对称感,同时将天花改成了URC经典的木格栅的形式。
▲ 璞瑄一层大堂
通过接待厅走进一层电梯厅后,会发现吊顶是一个动态的LED屏,实时投射模糊后的酒店周边人群经过的画面,还蛮有科技感的。
▲ 璞瑄一层电梯厅顶棚
四楼大堂层,核心功能除了前台、大堂吧、图书馆之外,还有前文提到的茶室及附属的零售空间。而这一层的剩余部分,其实是嘉德的办公空间。
▲ 璞瑄四层大堂平面
舍人在大堂层内部引入了一个中庭,虽然使室内引入了自然光,但也使整个空间的完整性被消解得差不多了。这导致室内设计无法按照URC的经典逻辑去布置出长吧之类的功能。所以最终的结果也是前台、大堂吧、图书馆围绕着中庭分散布置。
▲ 璞瑄前台RS版方案
前台部分,MQ studio把原方案的柱廊优化掉,形成了一个类似长吧氛围的前台空间,为了能在这个小空间里做一个“对称”,甚至把前台的沙发变成了直接靠墙的单边卡座。希望能围绕着中庭,扩展出一条尺度宽松一点的“环路”出来。
▲ 璞瑄前台
大堂吧部分,虽然没有长吧,但RS的方案本身就做了柱廊,已经很有URC酒店的调调了。
▲ 璞瑄大堂吧RS版方案
MQ Studio基本没动RS的平面,只是把柱廊上的壁龛去掉,替换成一组线性灯具,同时修改了吊顶形式,往中式的感觉走了一走。
▲ 璞瑄,大堂吧
图书馆继续走对称路线,角部嵌入式卡座的设计还挺新颖,有种别样的私密感。这两个位置也是喝下午茶的热门位置,空间中间还结合座椅补了一组灯具,试图唤回一点“长吧”的记忆。
▲ 璞瑄,图书馆
璞瑄的茶室走的是日式风格,虽然舍人难得的预留了基座唯一的大面开窗和玻璃幕墙,最终MQ Studio还是在室内加上了木格栅,而端头设计了一个带帘子的榻榻米式的茶饮空间,整个茶室的上座率还挺高。
▲ 璞瑄,茶轩 璞瑄,茶轩同款茶壶 扫码下单即可拥有!
说完4层,再来看看餐饮部分,这是RS非常擅长的部分。二楼的西餐厅,主打法式Brisro的路线,餐厅设计得非常综合,从卡座、吧台、到能承办高端酒会的私宴厅,再加上室外露台,可以灵活的接待各种形式和需求的餐饮活动。
▲ 璞瑄,左岸西餐厅
三层中餐厅,几乎完全按照RS的方案实施,这个餐厅的挑战在于,室内正中有三颗硕大的柱子,导致室内空间非常不完整。还要考虑中餐厅的堂食和包房的功能。
▲璞瑄 富春居平面图
RS用圆形、离散的卡座消解了柱子带来的消极感。再在外侧布置了包间,不过比较尴尬的是,由于面积和平面问题,包房都没有独立卫生间,尽管有硬件上的遗憾,但整个中餐厅的设计还是非常精彩的。
▲ 璞瑄 富春居实景
宴会空间的调性也很不错,RS能在这么纠结的平面里,梳理出两个让人不觉得鸡肋的宴会厅,功力还是很深厚。
相比于Jaya时代URC的宴会设计,RS用纯熟、商业的技法提供了更有冲击力的产品,而且,二楼和三楼的宴会厅手法还完全不一样,还是挺走心的。
▲ 璞瑄 二楼和三楼的宴会厅
客房部分,璞瑄有着非常复杂的房型体系,一共有8种房型,这主要是由于标准层四角的核心筒造成的,还记得前文提到的基座部分1700㎡的无柱展览空间吗,结构上能实现主要就依靠这四个壮硕的核心筒和桁架的搭配。
▲ 璞瑄 客房分布
而酒店客房最大的卖点——故宫景观,只有西侧的客房拥有。讲真,王府井沿线的以故宫景为卖点的三只酒店:璞瑄、金茂万丽、王府井文华东方看到的故宫都差不多,都只是看个城墙看个屋顶而已,心理安慰远大于实际观赏效果。真要比的话,可能金茂万丽凭借高度高一点,View还稍好一点。所以各位读者可以自行判断是否要为故宫景买单。
房型建议的话,我当时入住的是经典特级房,房间和基础房型比只是多了一个开间的非常鸡肋的过道,里面布置了一个躺椅,只是因为有故宫景,定价比布局更合理的特级房还高。所以如果不太介意故宫景,可以考虑特级房。
客房的设计基本也是100%按照RS的方案去实施的,布局上,跟璞尚类似,通过床朝向窗去实现景观最大化,但璞瑄客房的问题在于,起居部分和盥洗区域的空间分配不太成比例,特别是盥洗区硬加入的类似“洄游动线”的设计,实际上对提升盥洗区的度假感没有太大的帮助。
▼璞瑄房型分布图 ▲ 从左到右:经典房、特级房、豪华套房
客房内的智能化配置包括Loewe电视、“智能化”面板等等,和璞尚是一致的,只是电视频道里有专门的频道可以同步观看楼下拍卖的直播,方便住客直接在客房里拍卖。
另一个噱头是找到了蒋琼耳创立的上下,定制了部分实木家具。可能觉得普通民众一听到是爱马仕旗下的家具品牌就觉得不明觉历吧。当然,还有嘉德要求的巨大的保险柜,嘉德还在客房内贡献了三个定制的瓶瓶罐罐(套房的长得不一样),以提升房间的逼格。
▲ 璞瑄基础房型
卫生间的亮点就是PG的浴缸和加热毛巾杆,盥洗区顶部灯槽和吊顶错综复杂的交接和对位,充分说明RS还是很讲究的。
璞瑄的行政酒廊——璞瑄汇是这么多年来URC真正实施出来的第一个行政酒廊。RS的原方案基本上是一个很“稳”的中式行政酒廊的设计。
▲ RS原行政酒廊方案
MQ Studio修改的思路还是将大面的材质层次简化,包括立面上简洁的大块面的材质区分。墙上“龛”进去的卡座设计其实和前台、图书馆的手法是一致的。再结合落地灯、书架上的嵌入灯具和软装,基本上做出了一个URC感的行政酒廊的原型。
▲ 璞瑄汇实景
璞瑄汇的服务模式完全可以作为URC后续项目的服务亮点大力推广,24小时的酒廊虽然已经在香港瑰丽实现了,但主要还是围绕晚上Happy Hour那一顿在做工作,璞瑄汇Open Kitchen三餐的配菜和出品明显更加的走心,特别是真的在利用全套Bulthaup的厨具在出菜,唯一的遗憾是这套厨具没做嵌入式咖啡机,仅靠一个Nespresso的胶囊机撑场子有点说不过去。
▲ 璞瑄汇Open Kitchen
▲ 璞瑄汇三餐的Serve方式
最后再说说UR SPA。璞丽早期的SPA是依靠Anantara SPA来运营的,从璞瑜开始,URC和A.W.LAKE合作开发了自家的UR SPA,中文名遥水疗。A.W.LAKE是一家业内非常有名的水疗咨询公司,除了可以帮客户定制水疗产品,还可以进行空间规划和室内设计。
如果说璞瑜的UR SPA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那璞瑄、璞尚这一代的UR SPA则代表了URC对水疗新的思考,那就是新时代的SPA需要去性别化,让男性做SPA也不会觉得别扭,进一步扩大消费客群。
另外,为了适应现代的快节奏生活,相比于以前那些动不动90min起的水疗产品,UR SPA提供了很多30、45min的产品,让繁忙的客人可以快速的体验和放松。
▲ UR SPA 等候区
讲完璞瑄,可以看出,其实璞瑄不是一个典型的URC工作流下的产品,强势而有想法的嘉德、明星建筑师舍人、把方案已经做到很成熟的Remedios,都让这个项目的URC DNA显得没有那么纯正。但不管怎么样,在璞尚撤牌后,这也是自璞丽开业10年后,URC在国内能交出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答卷了。 18年底,19年初,经历了The Ruma、璞尚、璞瑄这一拨的开业,URC又处于没有项目可以上新的窘境之中,当然,还是一堆前途不明的项目在洽谈和推进中。
璞尚的撤牌,还是对URC产生了巨大的打击,也让很多的潜在业主开始质疑URC的产品力是否能为他们带来经营结果质的改变。而URC和核心产品力,就是演绎中式“都会桃源”美学的能力。在10年前,当国际玩家们还没本土化的状态下,URC的产品优势是明显的,而到了现在,这个能力已经难言有绝对优势了。
比如Resort产品线,有安麓、Alila这样的野路子玩家;城市酒店,又有嘉佩乐、The UnboundCollection、傲途格甚至Canopy这些品牌可以“兼容”一下中式风格。而且这些品牌也足够小众。虽然这些品牌可能真的面貌模糊、产品趋同。可这些国际玩家背后拥有的成熟产品体系、成本体系、再加上庞大的常旅客会员数量,这些都是URC实打实的弱项。
▲ URC部分拓展计划
再说说“东道艺术”这一服务理念,最大的亮点还是可选24小时入住和灵活的早餐享用,而这两项,对于国际玩家来说,也根本没有实施难度,只是暂时觉得没有下放的必要,比如万豪的大使级会员都可以享受Your 24H的服务,又比如宝格丽酒店也有类似的服务。
又比如说智能化这个小点,URC目前单枪匹马折腾的客房智能化,可能还比不上一些中端酒店。最近,华润联合华为、百度这些本土巨头在自家木棉花酒店落地的智能化系统早已进化到全屋设备联动,语音控制,与酒店服务联动的水平。再看看URC那配置落后的loewe电视,似乎已经脱节于这个时代。
以上的种种问题,都需要一个一个项目、一代一代产品的迭代和完善才能解决。但是以URC 5年开发一代产品的速度,恐怕很难赢得这场竞争。
Markus Engel曾说过:“这个世界永远需要对的酒店。”我们希望URC还是能“活下去”,这个世界多一个玩家、多一种产品,对消费者来说就多了一种选择、一种乐趣。希望URC能尽快度过这段艰难期,痛定思痛,以创新的产品力,再次让我们惊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好物推荐
扫码下单即可拥有 璞瑄酒店同款汀壶▼ 世界工业博览会收藏鼎壶▼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全文! 文末点“☆”在看,记录值得分享的点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