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东航坠机名单,该不该公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8 20: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江湖小舞

遇难者名单,要不要公布?事发多日后,网络上不断有人追问,为何还看不到航班旅客的名单,对此,当事航司在发布会上给出的说法是,“所有航班的旅客名单都属于受法律保护的隐私信息,不属于主动公开的范畴”。

在这里我首先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在我看来,用“隐私”二字来搪塞网络上对空难遇难者名单公开与否的追问,属于滥用“隐私”概念,作为一起引发全网乃至全球关注的悲剧事件,123名乘客的名单是事故调查的一部分,既然航司已经将名单梳理提供给了调查组,就具备了完整对公众公开的客观要件,理应公布。

即便对幸存者的搜救仍在努力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公开报道看到,家属们已经在现场进行悼念,并无奈地带回一陶罐泥土让亲人落叶归根,网络上各种为遇难者点蜡烛的祭奠更是层出不穷,在一起悲剧事故之后,对遇难者最高的纪念规格就是信息的透明与公开,而完全公开或者隐去名字一部分公开的遇难者名单,可以让每一个关注事件的网友把遇难者的名字读出来,从而将他们的形象丰富为我们的妻子、丈夫、父亲、儿子、同事、兄弟……

诚如10年前,北京暴雨的遇难者名单被公布在《人民日报》上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主播逐个读出遇难者的名字,引发的反响一样,他们的身份年龄、遇难情形,被详细公布出来,被无数陌生人一一念出声来,此刻,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重量,是灾难的痛苦,也是一次极其可贵的进步。

对于习惯了把遇难者当成数字和符号的我们而言,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名字,显然更能引发大家的共鸣和休戚与共,这也是为什么媒体还原的部分乘客生前片段会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反响的原因,立体的形象总是胜过冰冷的数字,更容易触动善良人们的心弦。

把一起公共灾难的遇难者名单视为“隐私”,在一个连进小区都需要登记实名手机号和身份证的地方,在任何公共平台上发言都需要实名认证,却把彩票中奖者和部分群体的财富视为“隐私”的地方,似乎过于奢侈了。

7年前,马来西亚航空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号班机失踪,一一通知所有乘客家属后,当晚马航就公布了包括154名中国人在内的227名乘客及12名机组人员名单,确认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后,又再次公布了带有每人肖像的名单,供全球网友缅怀遇难者,回忆他们生前的美好瞬间。

而如今到了我们这里,对于要求公布名单的声音,却被很多网友视为猎奇、别有用心,还大言不惭地声称只要通知到家属就行,公开会让家属更悲痛,而回过头来就去网暴在短视频平台上悼念遇难小姨的网友蹭热度,我只想对这些畜生说一句,用亲人的生命蹭热度,这样的话你们是吃了多少人类排泄物才能说得出口?

公布名单不仅是灾难善后的惯例,更是对遇难者规格最高的祭奠与缅怀,生前悄无声息的普通人,在遭遇了一场喧嚣的公共灾难后,有资格让每一个人记住他们的名字,感受他们的人生故事。

用人民日报10年在刊登北京暴雨遇难者名单时配发的评论来说,“那些逝去的生命,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符号,蜷缩在抽象的数字中”,“对遇难者的尊重,往往被视作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它不仅能够体现出政府的信息公开透明,有效阻止谣言的产生和危害,更重要的是,它使平凡而普通的个体,得到了生命中最后的、也是应有的尊重”。

“虽然,我们还不习惯把那些遇难者的名单公布出来,那些在矿难中、火灾中、地震中、车祸中逝去的生命,还只能是数字。北京‘7·21’灾害的这份遇难者详细名单,能否也开启一个示范,让‘公布遇难者名单’从此成为‘以人为本’的实践典范,更成为政府的一种责任与义务。”

仅仅10年时间,不知道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塑造了这些无知、冷血和缺少共情的群体,还是原本这些没有人味、没有常识、没有同理心、没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群体,在低门槛的互联网发展中被暴露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